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

发布时间:2020-09-03 11:07
   关于现代汉语动名兼类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对于动名兼类的判别依据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本文以《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汇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第一章,绪论。从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英语动名兼类词以及英汉动词名词之间的对比三方面,梳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以及数据来源。第二章,对现汉动名兼类三种代表性处理策略的分析。三种代表性的策略分别是人为限制兼类词数量、动词归入名词、不限制兼类词的数量。分析中我们参照英语兼类词的处理方法,同时根据现代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事实,证明了现有的处理策略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重新探究。第三章,对兼类调查词表中现汉动名兼类情况的调查。我们借助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版)中甲级词作为调查词表,排除同音现象的干扰,共计1099个词。借助该词表来调查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中对动词和名词的词性标注情况,结合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动词名词的兼类比重为3.37%。第四章,以语法组合功能为标准来鉴别动词和名词的兼类。我们通过考查词的组合特点,将对象分为同时具备动词和名词组合特点的词、只具备动词组合特点而不具备名词组合特点的词,并得到动词名词兼类的比重是9.01%。第五章,对动名兼类现象的理论思考。首先是利用兰盖克的“侧面凸显”理论,证明动词和名词在语义上有密切的联系。其次根据乔姆斯基等人的理论,论证了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实质上是语法问题。最后利用俄语、日语的材料,论证了现汉动词名词兼类的难点在于汉语的动词等实词缺乏形态变化尤其是构形变化,同时汉语在句法上允许动词充当主宾语。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本文主要观点是不能人为限制动词名词兼类,要根据语言事实。因此需要根据组合上的句法特点来断定词性是动词、名词还是动名兼类,而不能根据是否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来作此判断。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强;周瑜;;现代汉语兼类与词频的相关性研究——兼评“简略原则”的效度[J];外国语文;2015年02期

2 沈家煊;;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J];当代语言学;2015年02期

3 司显柱;郭小洁;;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名转动词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年01期

4 张姜知;郑通涛;;类型学视野下的广义名词谓语句框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王仁强;;现代英语兼类现状研究——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7版)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张颖;;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名词的兼类与活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7 张德岁;;汉语名物化问题的历时考察[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李彤;李姝姝;;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关系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王丽媛;;重复启动条件下汉语名动兼类词的词类激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李丹弟;;类型学视野下英汉词缀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莉;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英形容词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陈刚;汉英形容词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娇茹;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名转动词活用与兼类的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徐汉英;《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刘东美;动名兼类的语义句法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跃;汉英兼类现象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翁海桂;心理扫描与汉语动词名物化现象[D];郑州大学;2012年

6 宋媛华;“名动形”兼类分歧词的考察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孙博;《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级词汇词性标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蓓;现代汉语兼类词定量分析及认知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朝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兼类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裴奇;论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形成[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1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11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