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鼻奈耶》连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0:26
   本文在前人对汉译佛经连词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口语性较强的律部汉译佛经《鼻奈耶》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连词展开穷尽式地研究。本文在对《鼻奈耶》语料中的连词进行全面描写的基础上,采用历时比较研究的方法把《鼻奈耶》中的连词与先秦时期《孟子》中的连词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从先秦到晋代这一历史时期连词发展演变的特点;再采用共时比较研究的方法,把《鼻奈耶》中的连词与基本同一历史时期的《搜神记》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基本同一历史时期内汉译佛经连词与中土文献连词的异同。本文还通过对连词的个案研究,探求古汉语连词发展演变的动因。本文通过《鼻奈耶》连词多方面的研究,力求为汉语语法研究和辞书编撰提供绵薄之力。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连词的定义和分类,并对本文所采用的语料进行说明。第一章内容为《鼻奈耶》连词的全貌描写。本章先把《鼻奈耶》中的连词按照绪论中所论及到的连词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对每类中的连词进行描写,并列举出相应的例句。第二章内容为《鼻奈耶》连词的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从历时的角度把《鼻奈耶》连词与先秦典籍《孟子》中的连词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概括出从先秦到晋代这一历史时期连词的发展变化情况;从共时的角度把《鼻奈耶》连词与基本同时期的中土文献《搜神记》连词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概括出基本同一时期内中土文献和汉译佛经文献连词的异同。第三章内容为《鼻奈耶》连词的个案研究。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探究连词“坐”“即”“既”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动因和机制。第四章内容为《鼻奈耶》连词研究的意义。从汉语语法研究和辞书编纂两方面来论述《鼻奈耶》连词的研究意义。结语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春山;;连词“而”的隐现规律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周滢照;陈丽;;假设连词“即”的产生和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郝红艳;;汉语语用研究述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张莹;;并列连词来源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马贝加;;原因介词“坐”是如何发展来的[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2期

6 马贝加;;原因介词“坐”的产生[J];语言研究;2009年02期

7 向明友;黄立鹤;;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8 池昌海;凌瑜;;让步连词“即使”的语法化[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徐朝红;;中古汉语并列连词“并”的发展演变[J];语言研究;2007年04期

10 武振玉;;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丽;汉语语法化的理论与实践视角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艳;《史记》连词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淑华;晚唐五代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芳;《陈书》连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古艳睿;《摩诃僧yG律》连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盛晓玲;《道行般若经》连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邬新花;东汉佛经与《论衡》连词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温振兴;《搜神记》连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18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18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