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英华;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许艳艳;;泰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难点及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田方;;英语词重音标注调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1期
4 杨光辉;;英语被动语态的习得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23期
5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6 戴庆厦;论语言对比[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珩;;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J];语文学刊;2005年21期
8 邵灵琳;;留学生插入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语文学刊;2008年17期
9 申雪;;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双宾语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24期
10 王海艳;马云静;;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冉启斌;;语音融和的类型及表现[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徐波;;面向网络计算的汉语语音信息处理[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徐波;;面向应用的汉语语音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周昊朗;王岚;陈珂;;一个面向说话人识别的汉语语音数据库[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周昊朗;王岚;吴玺宏;迟惠生;;一个面向说话人识别的汉语语音数据库[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西云;赵铁军;王丽;;基于神经网络的汉语语音重音标注研究[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7 胡伟湘;徐波;黄泰翼;;汉语语音韵律边界的检测和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郭晨;;汉语语音技术[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初敏;吕士楠;陆亚民;;利用波形基音同步叠加拼接技术合成汉语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陶超;徐歆;杜功焕;朱哲民;;混沌滴定方法对汉语语音四声混沌特性的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立;汉语语音研究的先驱——赵元任[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胡绍航;全新奥迪家族以超强豪华阵容亮相广州[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成铭;汉语和英法德等10种外语互动学习平台建成[N];光明日报;2007年
4 李竹深;幝〖TPMNRB20090727B02200BT〗〖TPMNRB20090727B02201BT〗[N];闽南日报;2009年
5 语言所 宇茵;精心组织跨学科联合攻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周玮;汉语和英法德等外语,互动学习平台建成[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周红梅;语音艺术在语文教学的运用[N];莱芜日报;2008年
8 曹先擢;奥运会后关于汉语和汉字的一些再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9 尚晏芝;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语言技能[N];中国文物报;2005年
10 ;小心绩效评估时可能出现的偏差[N];市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实用化汉语语音识别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新顺;行为理性偏误与投资者生存投资决策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9 秦宇强;汉语语音基于包络频谱调制模式的连续情绪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金学成;基于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巩亮;智利中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安琪(OYUNSUVD ZANDANSUREN);蒙古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翠;赞比亚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D];湖南大学;2012年
8 邓秀芬;印尼棉兰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9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9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195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