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方言语法表现及其特点研究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玲;;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任溪;;语法化视域下乡话中的“子”及其变体[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杨彦宝;;汉语方言名词后缀“子”“儿”的地理分布差异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4 楼枫;;烟台方言程度副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5 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7年04期
6 栾瑞波;宫钦第;;山东莱阳方言的儿化现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晓曼;威海方言儿化与语法结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8 张树铮;论普通话“-儿”缀的语音形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9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10 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方法新探 [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宁;莘县方言语法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2 高杜;新洲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翟维娟;山西新绛方言的儿化、子尾和重叠[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舒;河北省宁晋县凤凰镇方言后缀“-子”“-儿”“-头”[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琳;安丘方言语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6 孙浩峰;山东滕州方言词缀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鲍霞;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王颖;文登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季相超;临沂(罗庄)方言程度表达法[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佳怡;莱州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3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2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