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学生汉语“是”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8 15:44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汉语越来越成为很多国家的人们喜爱和重视的语言,甚至很多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把汉语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第二语言。“是”字句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句型,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研究者和学者考察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苏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填空句、选择、断对错,以及翻译这些方面出发,总结苏丹学生学习汉语“是”字句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进行偏误分析。本文对“是”字句教学提出一些意见与看法,以后对苏丹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我日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有利于苏丹学生学习汉语“是”字句研究。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第二章介“是”字句相关研究综述,是字句使用状况调查分析,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第三章介绍“是”字句主要偏误类型分析、如遗漏,误加,错序。第四章介绍是”字句偏误原因分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的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第五章“是”字句教学对策,苏丹学生使用“是”字句的偏误特点,苏丹学生在汉语方面的特点,注意“是”字句难度和教学顺序,针对不同类型“是”字句采用不同的教学...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是”字句相关研究综述
2.1 关于“是”字句的本体研究
2.2 汉语教学中“是”字句的研究
2.3
2.3.1 调查目的
2.3.2 调查方法
2.3.3 调查对象
2.3.4 调查内容
2.3.5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3章 “是”字句主要偏误类型分析
3.1 遗漏
3.1.1 主语+“是”+名词
3.1.2 副词+“是”+名词
3.1.3 “是”+形容词+名词
3.2 误加
3.2.1 形容词作谓语不需要“是”字而加上了“是”
3.2.2 句子中有动词了却重复使用“是”
3.2.3 句中原本不需要使用“是”字却加上“是”
3.3 错序
3.3.1 “是”+名词/代词
3.3.2 名词/代词+“是”
3.3.3 副词+“是”
第4章 “是”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4.1 母语负迁移
4.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3 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4.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4.4.1 学习环境的影响
4.4.2 教材的影响
4.4.3 教学方法的影响
第5章 “是”字句教学对策
5.1 苏丹学生在使用汉语方面的特点
5.2 苏丹学生使用“是”字句的特点
5.3 注意“是”字句难度和教学顺序
5.4 针对不同类型“是”字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蒙汉语教学下的“是”字句研究[J]. 胡培培. 语文学刊. 2013(09)
[2]“是”字句研究综述[J]. 曾常红,李桂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10)
[3]“是”字句辨析[J]. 高尚义,马永红.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4]“是”字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 李炳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7(01)
[5]表判断“是”字句的语义类型[J]. 周洪波.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6]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鲁健骥. 语言文字应用. 1992(01)
硕士论文
[1]阿拉伯国家的汉语教学研究[D]. 姚淑燕.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阿拉伯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阿瓦博(AWAB ADAM BALLOUH MOHAME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肯尼亚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及偏误分析[D]. 陈晓萍.兰州大学 2013
[4]“是”字句偏误研究[D]. 万琼.苏州大学 2012
[5]对外汉语中的“是”字句及偏误分析[D]. 江敏.新疆大学 2009
[6]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是”字句研究[D]. 董斌.暨南大学 2007
[7]亚洲地区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 刘丽宁.暨南大学 2003
[8]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 金明淑.苏州大学 2003
[9]现代汉语“是”字句[D]. 郑蔓威.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39759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是”字句相关研究综述
2.1 关于“是”字句的本体研究
2.2 汉语教学中“是”字句的研究
2.3
2.3.1 调查目的
2.3.2 调查方法
2.3.3 调查对象
2.3.4 调查内容
2.3.5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3章 “是”字句主要偏误类型分析
3.1 遗漏
3.1.1 主语+“是”+名词
3.1.2 副词+“是”+名词
3.1.3 “是”+形容词+名词
3.2 误加
3.2.1 形容词作谓语不需要“是”字而加上了“是”
3.2.2 句子中有动词了却重复使用“是”
3.2.3 句中原本不需要使用“是”字却加上“是”
3.3 错序
3.3.1 “是”+名词/代词
3.3.2 名词/代词+“是”
3.3.3 副词+“是”
第4章 “是”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4.1 母语负迁移
4.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3 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4.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4.4.1 学习环境的影响
4.4.2 教材的影响
4.4.3 教学方法的影响
第5章 “是”字句教学对策
5.1 苏丹学生在使用汉语方面的特点
5.2 苏丹学生使用“是”字句的特点
5.3 注意“是”字句难度和教学顺序
5.4 针对不同类型“是”字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蒙汉语教学下的“是”字句研究[J]. 胡培培. 语文学刊. 2013(09)
[2]“是”字句研究综述[J]. 曾常红,李桂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10)
[3]“是”字句辨析[J]. 高尚义,马永红.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4]“是”字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 李炳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7(01)
[5]表判断“是”字句的语义类型[J]. 周洪波.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6]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鲁健骥. 语言文字应用. 1992(01)
硕士论文
[1]阿拉伯国家的汉语教学研究[D]. 姚淑燕.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阿拉伯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阿瓦博(AWAB ADAM BALLOUH MOHAME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肯尼亚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及偏误分析[D]. 陈晓萍.兰州大学 2013
[4]“是”字句偏误研究[D]. 万琼.苏州大学 2012
[5]对外汉语中的“是”字句及偏误分析[D]. 江敏.新疆大学 2009
[6]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是”字句研究[D]. 董斌.暨南大学 2007
[7]亚洲地区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 刘丽宁.暨南大学 2003
[8]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 金明淑.苏州大学 2003
[9]现代汉语“是”字句[D]. 郑蔓威.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39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3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