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6 06:02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从搜集到的韩国留学生语料入手,对其心理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偏误类型,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及规律,并对教学提出建议及构想。 本文的论述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选题的原因、研究对象、范围及心理动词偏误分析现状。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65个心理动词为研究范围,以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以及其他学校的韩国留学生的习作为偏误语料,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帮助。 第二、三部分是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类型。分别从词语选择和句子结构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分出词语偏误和搭配偏误两大类。第二部分是词语偏误的类型讨论。运用偏误分析理论,总结分析了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心理动词过程中出现的误加、遗漏、混用等偏误类型。其中心理动词与心理动词混用的偏误现象最为严重,本文根据偏误语料列出了几组容易混淆的近义心理动词。第三部分是搭配偏误的类型讨论。将搭配偏误分成六小类:与主语有关的偏误、与谓语有关的偏误、与宾语有关的偏误、与状语有关的偏误、与补语有关的偏误和与助词有关的偏误。 第四部分是偏误原因的分析。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原因进行小结。从母语的影响,目的语知识的影响,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影响,教学因素的影响四个方面总结了偏误原因。其中韩语的词义、汉字词、语法规则,以及汉语的近义词、音节、语序的影响是使学生产生心理动词偏误的主要原因。 第五部分是偏误高发区的分布状况分析。从偏误频率来对各类偏误进行定量的分析,找出了偏误的高发区,意义相近的心理动词的混用,心理动词与行为动词的混用,与语序有关的偏误等等。这些偏误高发区都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第六部分是对偏误率最高的易混心理动词提出几种辨析角度及辨析方法。以便在外汉语心理动词教学中应用。 第七部分是对全文分析结论的小结。
【关键词】:心理动词 韩国学生 偏误 类型 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5
- 1.1 选题原因和意义7-8
- 1.2 心理动词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8-12
- 1.2.1 汉语心理动词本体的研究概况8-10
- 1.2.2 对韩汉语心理动词习得偏误的研究概况10-12
- 1.3 研究对象及选定方法12-13
- 1.3.1 心理动词的选词方法12
- 1.3.2 语料来源12
- 1.3.3 语料选取方法12
- 1.3.4 语料标注说明12-13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13-15
- 2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词语偏误类型15-31
- 2.1 遗漏15-17
- 2.1.1 单纯的心理动词的遗漏15
- 2.1.2 与其他动词连用时出现的遗漏15-16
- 2.1.3 与动词重叠有关的遗漏16-17
- 2.2 心理动词的误加17-18
- 2.2.1 单纯的心理动词的误加17
- 2.2.2 表达出句中的潜在语义造成的误加17-18
- 2.3 混用18-31
- 2.3.1 心理动词与心理动词的混用18-27
- 2.3.2 心理动词与行为动词的混用27-28
- 2.3.3 心理动词与副词、形容词的混用28-29
- 2.3.4 心理动词与名词的混用29-31
- 3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搭配偏误类型31-40
- 3.1 与主语有关的偏误31
- 3.2 与谓语有关的偏误31-32
- 3.3 与宾语有关的偏误32-34
- 3.4 与状语有关的偏误34-37
- 3.4.1 副词和动词不搭配35
- 3.4.2 副词语序错误35-36
- 3.4.3 句式错误36-37
- 3.5 与补语有关的偏误37-38
- 3.6 与助词有关的偏误38-40
- 4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原因分析40-50
- 4.1 母语的影响40-44
- 4.1.1 韩语词义的负迁移40-41
- 4.1.2 韩语与汉语中同形异义的汉字词的影响41
- 4.1.3 韩语的语法规则的负迁移41-44
- 4.2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44-46
- 4.2.1 汉语心理动词相近的词形、词义的影响44
- 4.2.2 汉语词语音节的影响44-45
- 4.2.3 汉语语序的影响45-46
- 4.3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因素的影响46-48
- 4.3.1 简化策略的影响46-47
- 4.3.2 回避策略的影响47-48
- 4.3.3 认知综合因素的影响48
- 4.4 教学因素的影响48-50
- 4.4.1 教材和工具书的误导48-49
- 4.4.2 课堂上教师讲解词语方式的影响49-50
- 5 偏误高发区分布状况统计分析50-56
- 5.1 偏误高发区列表分析50-51
- 5.2 心理动词习得的词语偏误高发区51-54
- 5.3 心理动词搭配偏误的偏误高发区54-56
- 6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56-62
- 6.1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角度56-58
- 6.1.1 词义的轻重56
- 6.1.2 词义的侧重面56
- 6.1.3 词义范围56-57
- 6.1.4 运用的对象57
- 6.1.5 运用场合57-58
- 6.2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方法58-62
- 7 结语62-64
- 注释64-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基贤;汉韩敬语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黄聪;汉字/非汉字文化圈HSK甲级心理动词搭配的语料库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井然;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金贤珠;韩国留学生汉语动宾搭配习得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包海燕;“V心”型支配式离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霞;韩国留学生汉语名词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朱丽娟;基于配价理论的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陈氏和(TRAN THI HOA);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董婷婷;基于“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词汇偏误研究及应用[D];鲁东大学;2012年
10 周慧莲;面向留学生的“知道”类动词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