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声调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09:17

  本文关键词: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声调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用作者自制的凤凰苗语声调调查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声调调查字表,通过走访凤凰县山江镇千工坪乡板当禾村、麻冲乡扭光村、落潮井报木树村、米良乡米良村、大田乡(现三拱桥乡)大田村这6个苗族聚居地和阿拉镇黄丝桥村、阿拉街道两地汉族聚居地,首先用口耳听辨的田野调查方法记录各调查点的声调系统,确定基本调值和调类。再采用录音和声学实验方法来再次验证这些调查点单字音节的调值和调类。并对两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结论作对比分析,其中主要是对结论出现差异的地方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出现微小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主要可能是录音环节和语音实验分析软件必定不是人耳造成。人耳从音位角度辨音,,仪器从物理角度辨音。但我们认为,从两种角度描写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的调值和调类都是有必要的,能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但进一步研究分析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声调演变和相互影响的时候,我们采信的是人耳音位审音的那套调值调类系统。通过这几个角度的研究,让人们对凤凰全县苗语和阿拉汉语的声调系统及其特点获得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推进凤凰旅游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语言的研究和苗语东部方言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介绍凤凰县、凤凰苗语、凤凰汉语的基本情况,综述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发音合作人基本情况。 第二章以苗语声调调查词表400词的记录为依据,描写凤凰县山江苗语、麻冲苗语、腊尔山苗语、禾库苗语、大田苗语、落潮井苗语的调值和调类。以《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声调调查字表调查记录的阿拉汉语为依据,描写阿拉汉语的调值和调类。 第三章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的声调实验。首先用录音软件COOIEdit2.0给自制的三组苗语单字表和《方言调查字表》中的一组汉语单字表录音,再用praat语音软件分析声调基频和宽带语图。截出声调基频频谱图,计算声调实验数据,做出声调散点图。通过T值的计算与声调归一处理,把声调平滑线基频高低转用五度标调,得出6个苗语点声调的调值和调类,以及阿拉汉语的调值和调类。 第四章首先列出各个点的审音结论和实验结论对比表,直观地展示出两种结论基本上是吻合的,但有的点有个别调值或调类出现微小差别或者不相吻合,本章对此作出一些说明和解释。 第五章本章分析凤凰苗语声调演变的特点,从记录语料看出,首先凤凰苗语的声调具有苗语声调演变的主体格局的特点,同时古苗瑶语阴调在凤凰苗语里有的继续读阴调,有的变读阳调;同样,古苗瑶语阳调在凤凰苗语里有的继续读阳调,有的变读阴调;入声比较复杂,古阴入大多变读阴平、阴上、阴去,古阳入大多变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变读阳平、阳上、阳去和阳入变读阴平、阴上、阴去也有,多数点都还保留阴入(除落潮井一个点)。阿拉汉语对山江苗语、禾库苗语、落潮井苗语三地苗语的影响较大,这三个苗语小土语的声调系统都具备与阿拉汉语相匹配的调值系统。阿拉汉语对苗语的影响主要是源自于借词。
【关键词】:主题词 凤凰苗语 阿拉汉语 声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216;H1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一章 绪论13-26
  • 第一节 凤凰及凤凰苗语和凤凰汉语概况13-20
  • 1.1.1 凤凰县概况13-19
  • 1.1.2 凤凰苗语概况19
  • 1.1.3 凤凰汉语概况19-20
  • 第二节 苗语声调与阿拉汉语声调研究综述20-23
  • 1.2.1 苗语声调研究综述20-23
  • 1.2.2 阿拉汉语的研究成果23
  • 第三节 本文研究内容、调查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发音合作人23-26
  • 1.3.1 本文研究内容23-24
  • 1.3.2 调查研究方法24
  • 1.3.3 研究意义24-25
  • 1.3.4 发音合作人基本情况25-26
  • 第二章 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的声调描写26-33
  • 第一节 山江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6-27
  • 2.1.1 山江苗语调类和调值26
  • 2.1.2 声调特点26
  • 2.1.3 声调举例26-27
  • 第二节 麻冲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7-28
  • 2.2.1 麻冲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7
  • 2.2.2 声调特点27
  • 2.2.3 声调举例27-28
  • 第三节 腊尔山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8-29
  • 2.3.1 腊尔山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8
  • 2.3.2 声调特点28
  • 2.3.3 声调举例28-29
  • 第四节 禾库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9
  • 2.4.1 禾库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9
  • 2.4.2 声调特点29
  • 2.4.3 声调举例29
  • 第五节 大田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9-31
  • 2.5.1 大田苗语的调类和调值29-30
  • 2.5.2 声调特点30
  • 2.5.3 声调举例30-31
  • 第六节 落朝井的调类和调值31
  • 2.6.1 落潮井苗语的调类和调值31
  • 2.6.2 声调特点31
  • 2.6.3 声调举例31
  • 第七节 阿拉汉语的调类和调值31-33
  • 2.7.1 阿拉汉语的调类和调值31-32
  • 2.7.2 声调特点32
  • 2.7.3 声调举例32-33
  • 第三章 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声调实验33-56
  • 第一节 实验概述33-37
  • 3.1.1 概述33
  • 3.1.2 实验设计33-34
  • 3.1.3 语料的录制34-35
  • 3.1.4 语音分析软件35
  • 3.1.5 实验的过程和方法35
  • 3.1.6 基频文件的获取35
  • 3.1.7 基频文件的提取和处理35-36
  • 3.1.8 T 值法的计算与声调归一处理36-37
  • 第二节 山江苗语声调实验37-39
  • 3.2.1 三组词频谱全图37-38
  • 3.2.2 平滑线图分析38
  • 3.2.3 山江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38-39
  • 3.2.4 实验结论39
  • 第三节 麻冲苗语声调实验39-42
  • 3.3.1 三组词频谱全图39-40
  • 3.3.2 平滑线分析40-41
  • 3.3.3 麻冲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41-42
  • 3.3.4 实验结论42
  • 第四节 腊尔山苗语声调实验42-45
  • 3.4.1 三组词频谱全图42-43
  • 3.4.2 平滑线分析43-44
  • 3.4.3 腊尔山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44
  • 3.4.4 实验结论44-45
  • 第五节 禾库苗语声调实验45-47
  • 3.5.1 三组词频谱全图45-46
  • 3.5.2 平滑线分析46
  • 3.5.3 禾库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46-47
  • 3.5.4 实验结论47
  • 第六节 大田苗语声调实验47-50
  • 3.6.1 三组词频谱全图47-48
  • 3.6.2 平滑线分析48-49
  • 3.6.3 大田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49-50
  • 3.6.4 实验结论50
  • 第七节 落潮井苗语声调实验50-53
  • 3.7.1 三组词频谱全图50-51
  • 3.7.2 平滑线分析51-52
  • 3.7.3 落潮井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52-53
  • 3.7.4 实验结论53
  • 第八节 阿拉汉语声调实验53-56
  • 3.8.1 一组词频谱全图53
  • 3.8.2 平滑线分析53-54
  • 3.8.3 阿拉汉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54-55
  • 3.8.4 实验结论55-56
  • 第四章 审音结论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6-60
  • 第一节 审音与实验结论一致的情形56
  • 第二节 山江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6-57
  • 第三节 麻冲苗语声调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7
  • 第四节 腊尔山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7-58
  • 第五节 禾库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8
  • 第六节 大田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8
  • 第七节 落潮井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8-59
  • 第八节 阿拉汉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59-60
  • 第五章 凤凰苗语的声调演变和阿拉汉语对苗语的影响60-73
  • 第一节 凤凰苗语声调主体格局60-62
  • 5.1.1 声调演变主体格60-61
  • 5.1.2 声调的标法和各个点调类调值对应表61-62
  • 第二节 凤凰苗语阴调的分化和演变62-64
  • 5.2.1 阴调分化62
  • 5.2.2 古清声母阴调字变读阳调62-63
  • 5.2.3 阴调不变的规律63-64
  • 第三节 凤凰苗语阳调的分化和演变64-65
  • 5.3.1 阳调分化情况64
  • 5.3.2 今读鼻音声母阳调不变64-65
  • 5.3.3 今读非鼻音声母阳调不变65
  • 5.3.4 古阳调今变读阴调65
  • 第四节 凤凰苗语入声的演变65-68
  • 5.4.1 入声的演变65-66
  • 5.4.2 阴入变读其他阴调66
  • 5.4.3 阴入变读阳调66-67
  • 5.4.4 阳入变读其他阳调67
  • 5.4.5 阳入变读阴调67-68
  • 第五节 凤凰苗语受阿拉汉语的影响68-73
  • 5.5.1 凤凰苗语受阿拉汉语影响出现的调值对应68-69
  • 5.5.2 早期借词调值相差较大69-71
  • 5.5.3 中期借词调值逐渐相近71
  • 5.5.4 近现代借词调值基本相同或相近71-73
  • 结束语73-75
  • 致谢75-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 A 凤凰苗语声调调查例词表81-96
  • 附录 B 阿拉汉语声调例字96
  • Ⅰ 调查字表96
  • Ⅱ 阿拉汉语声调“调查字表”归类表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李启群;湘西州汉语与土家语、苗语的相互影响[J];方言;2002年01期

3 曹志耘;;湘西方言里的特殊语音现象[J];方言;2009年01期

4 李锦平;论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杨再彪;现代湘西苗语方言声调演变的几个规律[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6 李云兵;苗瑶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7 李云兵;苗语方言比较中的几个语音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8 杨再彪;湘西苗语声母腭化、卷舌、清化成分的来源及演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陈其光;;苗瑶语入声的发展[J];民族语文;1979年01期

10 陈其光;李永燧;;汉语苗瑶语同源例证[J];民族语文;198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碧辉;湖南省凤凰县落潮井乡勾良村苗语语素的成词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声调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4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