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助词“着”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5-05 14:19
本文关键词:动态助词“着”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于动态助词“着”的研究,始终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一直以来从不同角度对“着”进行阐释的论文层出不穷,但因为虚词的特点也尤为明显,其不含实在意义且又灵活多变的特性,使其研究者很难统一见解,这也就导致了到目前为止,对于动态助词“着”的研究仍然存有诸多的有待解决的争议性问题。 本文旨在从动态助词“着”的语法化、句法分布、句法形式中的含义以及无界性、时体研究、动静二重性等角度把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尽量把一个明确的客观的动态助词“着”表现出来。 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关于动态助词“着”的语法化研究 关于动态助词“着”的语法化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初始阶段的主要观点有:以曹广顺(1995)、蒋绍愚(2006)为主的“汉代说”,以王力(1989)、梅祖麟(1989)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说”和蒋冀骋、吴福祥(1997)为代表的“唐代说”。发展阶段主要是对王力(1958)、梅祖麟(1989)、曹广顺(1995)、志村良治(1995)、陈艳阳(2004)、陈宝勤(2006)等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成熟阶段主要罗列了王力(1958)、曹广顺(1995)等人的观点。随后又分别把从句法角度、语义角度、认知三个角度对动态助词“着”的语法化机制进行分析的文献加以总结。 第二,关于动态助词“着”的性质的研究 分别引述了“记号说”、“体标记说”,以赵元任(1968)、朱德熙(1982)为主的“动词后缀说”以及沿用至今被大多数学者们所认同的“助词说”。 第三,关于动态助词“着”的分布的研究 关于动态助词“着”的分布一章,分别就“V+着”、“V+着+呢”、“V+着+V”以及“处所词+V+着+宾语”的相关观点和看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第四,关于动态助词“着”语法意义 这一部分主要引述了王力(1943)、高名凯(1948)、房玉清(1992)提出的表动作进行含义;吕叔湘(1942)、梅祖麟(1980)、戴耀晶(1991)提出的表动作持续的含义;马希文、金奉民为代表的表状态的持续和陆俭明为代表的“着”既表达动作的进行的含义又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的含义。 第五,关于动态助词“着”的其他研究 这一部分主要就“着”的无界性研究,动态助词“着”的时体研究,动态助词“着”不能表时,,动态助词“着”的动静二重性研究几部分进行阐述。
【关键词】:动态助词 语法意义 着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着”的语法化研究9-14
- 1.1 “着”的语法化过程9-12
- 1.1.1 “着”虚化的初始阶段9-10
- 1.1.2 动态助词“着”的发展阶段10-11
- 1.1.3 动态助词“着”的成熟阶段11-12
- 1.2 “着”语法化的形成机制12-14
- 2.关于“着”的性质14-16
- 2.1 记号说14
- 2.2. 动词后缀(形尾、后附成分)14
- 2.3 动态助词(小品词、语助词)14-16
- 3.关于“着”的分布16-20
- 3.1 V+着16
- 3.2 V+着+呢16-17
- 3.3 V+着+V17-18
- 3.4 处所词+V 着+宾语18-20
- 4.关于“着”的语法意义20-23
- 4.1 “着”表动作进行含义20
- 4.2 动态助词“着”表动作持续含义20-21
- 4.3 动态助词“着”表状态的持续21
- 4.4 动态助词“着”既表示动作的进行又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21-23
- 5.关于“着”的其他研究23-28
- 5.1 关于“着”的无界性研究23-24
- 5.2 有关“着”的“时”的研究24-25
- 5.2.1 “着”可以表“时”24-25
- 5.2.2 “着”不能表时25
- 5.3 “着”的动静二重性研究25-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2
- 后记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蓓;;汉语中的“着”和英语进行式的语义比较[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2期
2 李线宜;;现代汉语中“着呢”的语法化路径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袁媛;刘洪泉;;从汉语的时态看“着”的英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金奉民;助词“着”的基本语法意义[J];汉语学习;1991年04期
5 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6 李小军;曹跃香;;语气词“着(著)”的形成及相关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任明;从“着、了、过”看动词词尾的特点[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8 康健;;“二拍”中动态助词“着”的功能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松茂;汉语时体范畴论[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章婧;;动态助词“着”的成句条件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动态助词“着”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