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进、出”类趋向词的动趋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0:08
本文关键词:含“进、出”类趋向词的动趋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功能语法为核心,运用语法化、认知语法、配价语法等研究方法,从历时演变和共时分析两个角度对趋向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讨论了趋向词“进、进来、进去、出、出来、出去”的语法意义和相关趋向补语的制约因素,揭示了趋向补语的语法化过程,并探讨了其语法化的机制。 第一章介绍趋向词“进、进来、进去、出、出来、出去”的语法意义和动词的分类。把语法意义划分为趋向意义和结果意义,并从形式上找到相应的标准,可以比较科学地兼顾意义和形式两个标准来区分它们的语法意义。 第二章对趋向补语的四种句式的位置选择进行解释。较全面而合理地找出了前宾式、中宾式、后宾式、“把”字式的制约选择因素,具有较强的解释性。 第三、四章详尽考察趋向词“进、进来、进去、出、出来、出去、入”及四种动趋句式的语法化过程。对各个趋向词的各种动趋式的发展轨迹作了比较详尽细致的描写,较好地描摹了它们的发展脉络。 第五章探求趋向词和动趋式语法化机制。从“唯一核心动词”机制、语义基础、配价能力三个方面较好地解释了趋向词和动趋式的语法化机制。
【关键词】:趋向词 趋向补语 认知语法 配价语法 语法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146
【目录】:
- 零 引言5-9
- 0.1 趋向词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概述5-6
- 0.2 含“进、出”类趋向词的动趋式研究6-7
- 0.3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7-9
- 第一章“进、出”类趋向补语语法意义与动词的搭配9-19
- 1.1 “进、出”类趋向补语语法意义的划分标准及原理9-11
- 1.2 “进”类趋向补语的意义及动词的分类11-12
- 1.3 “出”类趋向补语的意义及动词的分类12-14
- 1.4 主观范畴“来、去”与动词的主观方向范畴14-19
- 第二章 “进、出”类动趋式的句式及制约因素19-30
- 2.1 “进、出”类动趋式宾语类型与句式19-21
- 2.2 中宾式的制约因素21-23
- 2.3 后宾式的制约因素23-24
- 2.4 “把”字式的制约因素24-27
- 2.5 前宾式的制约因素27-30
- 第三章 简单“进、出”类动趋式的发展30-38
- 3.1 动结式、动趋式研究30-31
- 3.2 简单趋向词“进”的发展31-33
- 3.3 简单趋向词“入”的发展33-35
- 3.4 简单趋向词“出”的发展35-38
- 第四章 复合“进、出”类动趋式的发展38-47
- 4.1 复合趋向词“进来”的发展38-40
- 4.2 复合趋向词“进去”的发展40-41
- 4.3 复合趋向词“出来”的发展41-44
- 4.4 复合趋向词“出去”的发展44-47
- 第五章“进、出”类动趋式的发展机制47-54
- 5.1 “唯一核心动词”机制的句法限制作用47-49
- 5.2 “进、出”类动趋式形成的语义基础49-51
- 5.3 “进、出”类趋向词论元支配能力的消减51-54
- 结论和余论54-56
- 参考文献56-62
- 后记62-63
- 论文独创性声明63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63-6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阮氏青兰(Nguyen Thi Thanh Lan);汉—越语空间位移范畴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赖明辉;鸠摩罗什译经中的趋向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方超;中亚留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周珊;现代汉语“V.+出来”结构中趋向补语“出来”的语义认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翔飞;“下”的语法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卢莉;趋向补语“下”的语法化过程及相关句法语义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涛;浅探汉语有向动词的方向范畴[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潘桂妮;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单对叠现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明珠;趋向补语研究及其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全香兰;汉语“进/出”与韩国语“(?)”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含“进、出”类趋向词的动趋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