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与“个”相关的两种主观性句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8:06

  本文关键词:与“个”相关的两种主观性句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主观性、主观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两个含有“个”的特殊结构,“把个_2”句式和“V+个+VP”结构,考察“个”在其中如何激活或增强结构的主观性。 当“个”后的成分从无定名词扩展为定指名词时,就衍生出了“把个_2”句式。与普通的“把”字句相比,它能够表达一种特殊的语用意义:说话人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或不如意,并由此产生的消极主观评价意义。这种意义是由“个”带来的。“个”在句中充当了凸显预期以及预期和事件结果间逆差关系的角色。预期就是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客观事件和主观认识相违背,就会产生意外、不如意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又进一步带来了说话人对事件的主观评价。作为反预期标记,“个”激活了整个句式的主观意义。 现代汉语有两个补语标记“得”与“个”。由于二者的虚化路径不同:“得”来源于表示结果的动词,“个”来源于具有名物化功能的量词。因此在功能上,它们表现出明显的对立互补关系。在表量上,“个”限定或赋予其后成分在量级上表示大量,而且主观性强;“得”对其后成分在表量上没有限制,是动作行为的一个倚表量,客观性强。在时态上,“得”主要出现在表示已然的环境中,而“个”主要用于进行体或未然体。 语言单位的语法化通常都伴随着主观化的发生。通过对这两个句式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在“个”的语法化历程中,同时发生了主观化。“个”作为主观性标记,激活或增强了整个结构的主观意义,,使其在词汇、句法和篇章上都有别于无“个”或非“个”的情况。而“个”所在的句式多用于口语语体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对“个”的功能及语法化的研究过程中,它的主观化过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它为我们把这些功能各异的“个”统一到一起,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有标记句式 反预期标记 量级 时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一 绪论7-14
  • 1.1 选题意义7
  • 1.2 研究综述7-12
  • 1.2.1 主观性研究综述7-10
  • 1.2.1.1 “主观性”和“主观化”7-8
  • 1.2.1.2 “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角度8
  • 1.2.1.3 “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对象8-10
  • 1.2.2 对“个”的主观性研究综述10-12
  • 1.2.2.1 体现说话人的认知(大河内康宪,1993)10
  • 1.2.2.2 表达主观评价意义(张伯江、李珍明,2002)10-11
  • 1.2.2.3 表达特殊的语气(吕叔湘1980,刘学敏1988)11-12
  • 1.2.2.4 小结12
  • 1.3 研究对象12-13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二 “把个_2”句式的主观性分析14-22
  • 2.1 引言14-15
  • 2.2 语料来源15
  • 2.3 “把个_2”句式的来源15-17
  • 2.4 有标记句式和无标记句式17-19
  • 2.5 “把个_2”句式的主观性19-21
  • 2.6 小结21-22
  • 三 “V+个+VP”结构的主观量分析22-38
  • 3.1 引言22
  • 3.2 语料来源22
  • 3.3 “个”的性质22-23
  • 3.4 “V+个+VP”结构的分类23-24
  • 3.5 “个”的表量功能24-31
  • 3.5.1 表示大量25-27
  • 3.5.2 性质形容词表量27-28
  • 3.5.3 表示量的延续28-29
  • 3.5.4 表示极性量29-30
  • 3.5.5 表示非大量30-31
  • 3.5.6 小结31
  • 3.6 “V+个+VP”与“V+得+VP”的差异31-35
  • 3.6.1 量级31-33
  • 3.6.2 时态33-34
  • 3.6.2.1 “V个不停”33-34
  • 3.6.2.2 “V(他)个VP”34
  • 3.6.3 小结34-35
  • 3.7 动因解释35-38
  • 四 结论和余论38-41
  • 参考文献4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增霞;汉语担心-认识情态词“怕”“看”“别”的语法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祝克懿;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3 石毓智,雷玉梅;“个”标记宾语的功能[J];语文研究;2004年04期

4 丁雪欢;“连”字句的逆反性考察[J];语文研究;1994年03期

5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6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7 戚晓杰;“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1期

8 孟艳丽;也论“把”字句的主题和焦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10 郑杰;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永强;“连……都/也……”结构的认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与“个”相关的两种主观性句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8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