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态语气副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3:09
本文关键词:“意外”态语气副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各类副词中数量最多、用法最复杂的一类。语法学界对它们的研究较多,争议也较大。本文选取“意外”态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语用分析、篇章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从语义、语法、语用等角度对“意外”态语气副词进行系统分析。 全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写和分析“意外”态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结构模式。通过对“意外”态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我们将这类副词又分为“竟然”类和“偏偏”类两小类,并结合语料分别分析概括这两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结构模式。最后概括它们的异同点。 第二部分从句法分布和组合特征方面对“意外”态语气副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在句法分布上“意外”态语气副词都具有述谓性和灵活性,但“竟然”类和“偏偏”类的表现有所不同;在组合特征方面“意外”态语气副词具有动态性和前置性。 第三部分从语用的角度,把“意外”态语气副词放到具体的、动态的篇章中,探讨它们的语用功能、交际功用以及篇章衔接功能。
【关键词】:意外 语义特征 语法特征 语用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5
- 关键词5
- 1. 绪论5-9
- 1.1 问题的提出5-6
- 1.2 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和不足6-8
- 1.2.1 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6-7
- 1.2.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7-8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8
- 1.4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8-9
- 1.4.1 研究范围8
- 1.4.2 基本思路8-9
- 2. 语义特征及语义结构模式分析9-19
- 2.1 语义特征9-12
- 2.1.1 “竟然”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9-11
- 2.1.2 “偏偏”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11-12
- 2.2 语义结构模式12-17
- 2.2.1 “竟然”类的语义结构模式13-15
- 2.2.2 “偏偏”类的语义结构模式15-17
- 2.3 语义对比分析17-19
- 2.3.1 相同点17-18
- 2.3.2 不同点18-19
- 3. 语法功能与语法特征分析19-28
- 3.1 “意外”态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19-23
- 3.1.1 述谓性19-20
- 3.1.2 灵活性20-23
- 3.2 “意外”态语气副词的组合特征23-28
- 3.2.1 动态性23-24
- 3.2.2 前置性24-28
- 4. 语用分析28-38
- 4.1 语用功能28-32
- 4.1.1 突出焦点28-29
- 4.1.2 指明预设29-30
- 4.1.3 限定指称30-32
- 4.2 交际功用32-35
- 4.2.1 在陈述句中的分布32-33
- 4.2.2 在感叹句中的分布33
- 4.2.3 在疑问句中的分布33-35
- 4.2.4 小结35
- 4.3 篇章连接功能35-38
- 4.3.1 衔接的语言单位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35-36
- 4.3.2 衔接方式36-38
- 4.3.3 小结38
- 5. 结语38-39
- Abstract39-40
- Key words40
- 注释40-41
- 参考文献41-43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43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4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评注性副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季承;汉语反预期标记词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薄一;现代汉语意愿类语气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小静;从“主观性”看对外汉语中几组近义词的辨析[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培培;基于语料库的逆转态语气副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刘慧;“意外态”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辛慧;现代汉语意外类篇章连接成分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8 姚敏;河南新蔡方言语气副词“半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秦琳;南昌方言语气副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申明顺;汉韩转折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意外”态语气副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45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