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布洛陀》文本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0:02

  本文关键词:《布洛陀》文本汉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不同的民族大多使用不同的语言,因此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语言间的互相翻译。我国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及语言系统,在各民族相互沟通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民族语言翻译工作仍在进行,尤其在少数民族古籍及文学经典著作的整理和翻译方面。然而,少数民族的经典著作的翻译仍是个难题,相关的翻译理论及指导方法也尚未完善、系统。因此本文通过对出版时间不同的《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文本汉译的翻译原则、翻译目的、翻译内容等内容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试图探求壮族古籍或文学作品翻译的方法和手段。《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分别于1991年和2004年出版发行,是对壮族麽教经典经书的系统整理和保护,两者都采用了直观的方块壮字原文、拼音壮文、国际音标、汉语对译四对照对译,其中《布洛陀经诗译注》还进行了意译,论文以《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汉译部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者的汉译原则、汉译体例和方法进行描述;其次,选择两者都一致的原始篇章语料进行全面具体分析,收集整理材料和数据,并从语言单位层级和方块壮字分析两者汉译差异;再次,分别从“信、达、雅”翻译原则、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探析两者汉译部分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归纳《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文本汉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壮汉民族翻译及少数民族语文翻译提出些许建议,以期能够对壮族古籍的翻译和民族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布洛陀经诗译注》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 汉译 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研究现状10-11
  • 1.2 翻译及民族翻译研究综述11-16
  • 1.2.1 国外的翻译研究综述11-12
  • 1.2.2 我国的翻译研究综述12
  • 1.2.3 民族翻译研究综述12-14
  • 1.2.4 壮语与汉语翻译研究综述14-16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6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6-18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经诗》和《麽经》文本汉译概述18-23
  • 2.1 汉译原则18-19
  • 2.2 汉译体例及方法19-23
  • 2.2.1 汉译体例19-21
  • 2.2.2 汉译方法21-23
  • 第三章 《经诗》和《麽经》汉译对比研究23-53
  • 3.1 从语言单位层级分析两者汉译差异23-40
  • 3.1.1 汉译选词差异23-37
  • 3.1.2 汉译短语差异37-38
  • 3.1.3 汉译句式差异38-40
  • 3.2 两者汉译选词部分的相关数据分析40-43
  • 3.2.1 汉译不同部分的词的变化归类41
  • 3.2.2 汉译不同部分的词的变化数据统计分析41-43
  • 3.3 从方块壮字分析两者对译差异43-47
  • 3.3.1 方块壮字相同,国际音标相同,汉译不同44
  • 3.3.2 方块壮字相同,国际音标不同,汉译不同44-45
  • 3.3.3 方块壮字不同,国际音标不同,汉译不同45-46
  • 3.3.4 方块壮字不同,国际音标相同,汉译不同46-47
  • 3.4 《经诗》和《麽经》部分汉译词汇具体对比研究47-51
  • 3.5 小结51-53
  • 第四章 《经诗》和《麽经》汉译差异原因试析53-75
  • 4.1 翻译标准的影响53-66
  • 4.1.1 “信达雅”原则54-58
  • 4.1.2 《布洛陀》文本汉译中的“信达雅”翻译原则58-64
  • 4.1.2.1 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9-60
  • 4.1.2.2 达——巧添虚词、词缀,题解注释诉传说60-63
  • 4.1.2.3 雅——巧用修辞,锦上添花63-64
  • 4.1.3 小结:“信达雅”原则对《布洛陀》汉译的影响64-66
  • 4.2 语言因素66-69
  • 4.2.1 追求翻译语言等值性和词义准确性66-67
  • 4.2.2 追求翻译句子及上下文词句的对称性67-68
  • 4.2.3 追求翻译词义的色彩性68-69
  • 4.3 文化因素69-74
  • 4.3.1 壮族文化因素的影响70-72
  • 4.3.2 民族文化接触、融合的影响72-74
  • 4.4 小结74-75
  • 第五章 对壮汉对译及民族语文翻译的建议75-78
  • 5.1 《布洛陀》文本汉译中存在的问题75-76
  • 5.2 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提出建议76-78
  • 第六章 结语78-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部分汉译对比表84-106
  • 致谢106-10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温都胡;;汉蒙明喻对比与翻译[J];民族翻译;2009年01期

2 韩林林;王俊清;;论语言接触下的壮汉名词语语序类型对比[J];民族翻译;2011年03期

3 拉毛卓玛;;简论汉藏新词新语翻译[J];民族翻译;2011年01期

4 关仕京;;汉壮翻译对壮语文的影响[J];民族翻译;2013年01期

5 向静;;广西壮文化英译语料库构建的研究——以《布洛陀》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09期

6 张福玉;;浅议网络新词蒙古语翻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20期

7 彭晓丽;;从习语的汉译维谈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J];语言与翻译;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布洛陀》文本汉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481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