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异读与语音规范
本文关键词:文白异读与语音规范
更多相关文章: 异读词 文白异读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语音规范
【摘要】:文白异读是普通话常见的一种异读现象,也是语音规范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实践,分析和讨论"血、露、剥、薄、蔓"等常见的文白异读现象,对文白异读的性质、《审音表》的处理方法及语音规范的原则进行探讨,并对教学和测试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异读词 文白异读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语音规范
【分类号】:H10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笔者观察儿子语言发展和使用情况,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事例:他5岁时曾对“血(xuè)管里流的是血(xiě)”颇感困惑,并以“水管里流的是水”来类比,认为“血(xuè)管”里流的应该是“血(xuè)”,“血(xiě)管”里流的才是“血(xiě)”。这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深思的问题,孩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俊超;;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一点意见[J];辞书研究;2011年05期
2 李宇明;词汇规范的若干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徐世荣;《审音表》剖析[J];语文建设;1995年11期
4 彭红;播音规范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J];语文建设;1997年06期
5 曹先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J];中国语文;2002年01期
6 刘勋宁;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7 曹先擢;;说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8 普通话审音工作宣传与意见征集研究课题组;王敏;姚喜双;魏晖;;关于开展新世纪普通话审音工作的调查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更生;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原则──谈规范型字书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0年02期
2 赵贤德;;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之“文白异读”的思考[J];辞书研究;2011年02期
3 王毅;;论影视作品方言化的魅力[J];电影文学;2007年22期
4 赵贤德;;《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指瑕[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5 殷树林;论文白异读的性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刘镇发;;从方言比较看广州话梗摄开口三四等韵字文白异读的由来[J];方言;2007年04期
7 黑维强;;陕北绥德河底方言的文白异读[J];方言;2010年04期
8 韦俊谋;对将“喔”统读为wo的反思及建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刘凌;;《辞海》第六版审音情况概述——兼谈辞书对普通话语音规范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J];辞书研究;2013年01期
10 黑维强;;晋语与唐五代西北方言亲缘关系词汇例举[J];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树林;;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蔡新中;汪化云;;论普通话轻声的规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新中;;“两可”的轻声词语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曾小兵;张志平;刘荣;王丽娟;胡竟伟;;《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成语与习语的调查与思考[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徐越;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林海鹰;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斌;张掖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肖丽红;隆回县横板桥镇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筱静;2006-2008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张丽珍;方山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丽君;浙江金华市孝顺镇方言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芦红;临汾乔李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丽杰;网络语言的词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龙薇娜;绥宁湘语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谷素萍;宁乡花明楼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先擢;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J];辞书研究;2001年01期
2 贺巍;;冀鲁豫三省毗连地区的方言分界[J];方言;1986年01期
3 张拱贵;读《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J];文字改革;1963年Z1期
4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说明[J];语文建设;2001年11期
5 刘勋宁;;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J];中国语文;1995年06期
6 刘勋宁;;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J];中国语文;1998年06期
7 平山久雄;北京文言音基础方言里入声的情况[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8 李宇明;;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体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2期
9 袁贵仁;以规范标准建设为核心,开创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新局面[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蕊;;山东高青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和新老异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0期
2 赵峰;试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方青;从现代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和新老异读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J];语文建设;1963年08期
4 刘兴策;;蒲圻话中的文白异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5 徐立芳;;苏州方言的文白异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6 张振兴;;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二)[J];方言;1989年04期
7 赵贤德;略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之文白异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赵贤德;;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之“文白异读”的思考[J];辞书研究;2011年02期
9 侯精一;;平遥方言的文白异读[J];语文研究;1988年02期
10 高晓虹;北京话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J];语文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先擢;;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2 邓享璋;;沙县盖竹话的文白异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殷树林;;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靳光瑾;;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和普通话的正音原则[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曹先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孟晖;;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新时期普通话的语音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史定国;;普通话中必读的轻声词[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8 施榆生;;漳州方音诗词吟诵初探[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李青梅;;海峡两岸字音比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10 李海鹰;;试论我国推广标准语的三个阶段[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志江;海峡两岸汉语语音规范的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刘慧英;关于“荫”的读音(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3 张巨龄;由一种语言现象想到的[N];光明日报;2000年
4 ;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2002年
5 林华东;闽南方言的流播与闽台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10年
6 周长楫 厦门大学;闽南方言:记录闽南文化的符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孙琴;巧辩多音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瑶;徽州方言音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萍;江西吴城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琼;并州片晋语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7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9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旭;河北省中部南部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至群;隋唐宋语音规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孙志波;山东方言的文白异读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红;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声韵文白异读探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资丽君;湖南耒阳城区话的语音调查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芳;粤东闽语与福建闽南方言文白异读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彭小球;湖南沅江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书林;《西儒耳目资》异读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昂六寿;汉魏晋南北朝语音规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谷素萍;宁乡花明楼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安杰;元明汉语语音规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3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4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