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伍尼斯特的语言哲学观
本文关键词:本伍尼斯特的语言哲学观
【摘要】:本伍尼斯特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他的语言学观念来自索绪尔,他的两卷本《普通语言学问题》极大提高了他的学术地位并在更广阔的领域获得了普遍承认。他拒绝传统语言学解释,并回到话语行为事实,例如"我-你"关系,意味着正在说话的人当下的话语场合,"我"只能被同化且包含在该场合之中。他认为作为语言学范畴,"我"与"你"在语言中具有位置上互相关联的关系。本伍尼斯特所强调的不是"词汇",而是更为广泛的语言社会行为的理解和比较分析。在他看来,语言是人的能力,总是特殊的、变化着的,或者总是处于不同角度。在这些不同视角中,我们把自己放置在这儿或那儿,这里所揭示的问题,总是涉及结构、句法、时态、人称等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索绪尔 本伍尼斯特 结构 语言学 哲学
【分类号】:H0
【正文快照】: 爱弥尔·本伍尼斯特(姣mile Benveniste)是当代法国非常重要的语言学家,他的语言学理论是索绪尔语言学线索上的一条重要支脉,同时又突破了法国结构主义的语言学立场,启发了法国后结构主义的思想家。遗憾的是,本伍尼斯特的最主要代表作《普通语言学问题》①(2卷)不但至今没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振羽;;索绪尔的语言共时描写理论[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2期
2 伍铁平;要运用语言学理论必须首先掌握语言学理论[J];北方论丛;1996年05期
3 杨美平;;索绪尔语言学与结构主义文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要新乐;;索绪尔学说的内在张力与科学范式革新[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3期
5 马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哲学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红毅;;语用学轨道的哲学探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7 司文会;;索绪尔和巴特在符号学与语言学关系上的矛盾[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张良林;;任意性原则的理论缺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徐德江;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威力[J];汉字文化;1998年03期
10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岑运强;;论言语的语言学[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4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满铭;;章法结构及其哲学义涵[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曾玉萍;毛世桢;;PSC朗读语调能力结构的统计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郭祖仪;;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钟玖英;;后记(二)[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 南京大学中文系;说“言”道“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文为周有光孙女周和庆整理、提供;语言学:我业余的爱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陈洁;特等奖“照例”空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庞兆麟;迎来文字改革的春天[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10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赋予语言学一级学科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5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姜莉芳;阿美语偏正短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10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朱爱梅;网络聊天室里语码转换现象的结构和功能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王珏白;顺应论框架下的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罗茵;“X的VP”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和相关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正江;现代维吾尔语成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马欣欣;扩展型前序列的结构与作用—分析访谈节目Larry King Live[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周敏;汉语网聊词汇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9 苏改联;中文时尚杂志中语码转换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4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4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