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韩动物俗语象征意义差异点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中韩动物俗语象征意义差异点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韩俗语 动物俗语 象征意义 文化差异 民族性
【摘要】:俗语是一个民族在以往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为普通大众所广泛熟知的通俗的表现形式,它包含了很多文化要素和民族内涵。所以,对比中韩两国俗语,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动物俗语,是迅速、有效挖掘两国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中韩两国动物俗语的象征意义入手,将象征意义差异较大的动物分为飞禽、走兽、鱼类三大部分,通过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传说典故三方面阐明了两国俗语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而加深对两国文化的感悟和领会。 俗语是人类对生活的感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经验的总结和对愿望的寄托,内容涉及生产活动、生活经验和意识形态等广泛领域和内容。在众多的俗语中,本文选定了与人类关系最近、接触最为频繁的动物俗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理由有三。首先,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人类根据动物的外形和习性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若缺乏对动物俗语象征意义的准确把握和深层次理解,将会产生很多失误甚至引起对方误解。其次,动物俗语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别占中韩两国俗语总量的6.93%和10.98%,意义重大,可研究价值高;再次,动物俗语的象征意义表现形式多样、风趣活泼,容易激起对话者的兴趣。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在先行研究史探讨中,将以往对动物俗语的研究论文分为“以全体动物为研究对象”、“以个别动物为研究对象”“以动物象征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三个方面,展现两国动物俗语的研究现状。在综合分析所有动物俗语象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挑选差异较大的12种代表性动物进行分析研究;为保持动物俗语象征意义的完整性,本文在一笔带过共同点后重点分析象征意义的差异点。同时,将12种动物分为飞禽、走兽、鱼类进行对比研究;为便于理解和掌握,又将这三类动物分为与人类关系较密切的动物及与人类较疏远的动物。在分析动物俗语象征意义差异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通过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文学三方面深入分析动物象征意义的文化背景及俗语中动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要素,进而考察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关系。 本文旨在对现存的中韩动物俗语研究现状进行补充,通过对两国动物自然属性、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说、典故、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帮助两国语言学者更好地了解俗语象征意义的不同及两国民族性的差异,对理解两国社会的古往今来也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韩俗语 动物俗语 象征意义 文化差异 民族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4;H5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外文摘要8-9
- 正文9-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62-6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君 ,陈文华 ,释净慧;出席“中韩禅茶一味学术研讨会”有感即席赋诗(附和诗二首)[J];农业考古;2001年04期
2 杨磊;;中韩翻译研究趋势刍议——述评北京大学朝(韩)语言文化系翻译学术活动[J];当代韩国;2011年01期
3 郑杰;李宁;;中韩“愤怒”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04期
4 金石;中韩双语词典编纂史上的创举——评介《中韩辞典》系列[J];汉语学习;1993年05期
5 李明凤;;中韩红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8期
6 黄玲燕;;中韩量词对比研究——以和动物搭配使用的量词为中心[J];时代教育;2013年13期
7 山峰;中韩狮王大战[J];当代体育;1999年22期
8 金玉兰;;中韩语言对比性关系及其汉韩翻译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高静;;中韩春节民俗对比研究[J];兰台世界;2013年04期
10 金辰坤;;中韩两国的文化产业合作前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信哲;;关于中韩建交之际各自相关方关系的调整[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2 ;陕西21人的论文在中韩论坛获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4期(总第96期)[C];2013年
3 杨剑龙;;中韩交流中上海、首尔都市文化之比较[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4 刘佳;;中韩关于自主创新的比较及经验借鉴[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李虎;;从范畴演进特点看中韩两国传统哲学的异同[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6 张东明;;浅析中韩二十年经贸合作进程及发展趋势[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7 杨仕辉;吴哲;;美国对中韩彩电回应反倾销比较分析[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姜明辉;蔡敏;;中韩国际物流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大群;;中韩古代武举比较浅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10 钟晓兵;宫玲玲;;中韩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竞争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英顺;中韩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成为亮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高光Ym;从历史渊源看当今中韩合作[N];国际商报;2000年
3 记者 崔艳;中韩高技术贸易发展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庆源 王延春;中韩:在泡菜坛子里你来我往[N];经济观察报;2005年
5 记者廖雷;未来五年中韩经贸突破千亿美元“非常现实”[N];人民日报;2003年
6 杜海涛;为中韩经贸合作献计献策[N];人民日报;2003年
7 李爱明;中韩商会力推两国自由贸易[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毛文;中韩应促进相互投资[N];中国贸易报;2007年
9 李敦球;中韩交流年:两国关系的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中国驻韩国使馆经商处 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 陈洲 商务部亚洲局;挖掘潜力 扩大领域 深化中韩经贸合作[N];国际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苗子瑜;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基元;中韩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朴恩U,
本文编号:544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4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