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有标选择复句语义关系之辨察

发布时间:2017-07-15 17:12

  本文关键词:有标选择复句语义关系之辨察


  更多相关文章: 有标选择复句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复合型语义关系 双合型 三合型


【摘要】: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为:一方面,前呼句跟后应句之间的同一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表现在句法上就是结构的相关性乃至相似性、对称性。另一方面,同一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不仅存在同一性,而且存在着差异性。表现在语义上就是有标选择复句的前呼句跟后应句至少有一个语义点不同,否则很难构成选择关系。此外,有标选择复句还存在三类复合型语义关系,即"选择+假设""选择+假转"和"选择+假转+推断"。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有标选择复句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复合型语义关系 双合型 三合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本用结合视野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11YJC74013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11&ZD1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有标复句层次关系信息化研究”(10CYY034)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有关选择复句中小句跟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邢福义认为选择句式表示了三类关系:第一,可能性选择。即可供选择的,是可能的情况;换句话说,各选择项都指未然的事。第二,交替性选择。即所说的情况,或者同时在不同对象身上交替发生;或者先后在同一对象身上发生。第三,措辞性选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敬敏;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沈刚;冯涛;;汉英存现结构中存现动词对比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宋红晶;;《论语》中的兼语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赖玮;李丹;;试论“不论(是)……和”在单句中的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阚洁;;《三遂平妖传》因果复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邓程;;论名词句[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关联词的复句语言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杜超华;沈威;姚双云;;基于复句语料库的分词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罗进军;;基于渡越矩阵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注初探[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运良;;“不是”的用法及自动处理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艳娇;杨尔弘;;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连词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7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司罗红;句子功能的线性实例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树根;汉语复合句中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与谓语动词的英译[J];外语学刊;1984年03期

2 柴天枢;俄语并列复合句语义关系辨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8期

3 张潮生;语义关系多样化的一些原因[J];语言研究;1994年01期

4 И.В.恰普科娃;李静;;从研究复合句的语义关系入手 强化外语课俄语的交际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02期

5 李平;由and连接的并列分句的语义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露;;中英广告语言特征比较与翻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玲玲;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其文化阐释[J];洛阳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丛岩;;试论汉英比较句结构的共性[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陈军;试析“跟向对+N+VVP”组合时的相同和相异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4期

5 周刚;汉、英、日语连词语序对比研究及其语言类型学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6 姚晓波;;语言的共性与中介语[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于本凤;;英汉语言中“白”与“黑”的词义比较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刘振峰;描写与描写句[J];阅读与写作;1999年06期

9 刘江华;谭雅素;;英、汉语句法空语类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10 杨艳庆;;中草药名称的结构分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庆周;;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书勤;;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领顺;;框架元素施事、致事、受事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斐;金华方言撷趣[N];金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云华;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慧;俄汉语新词共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飞飞;英汉动结式的共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李尧;汉语色彩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丁洁;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英汉多义词词义的发展演变[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冰;“可以”和“may”汉英情态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君;导游口译——跨文化交际的媒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唐建立;《论语》名词语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谭福民;汉英比喻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远征;汉语颜色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楠;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差异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4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44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