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语义理解及语用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04 19:38

  本文关键词: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语义理解及语用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新“被”字式 多重互动 生成机制 语义多能性 语用效应 互动—派生分析


【摘要】:本文从语言系统与现实交际的互动关系、句式构造与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词项和构式的互动关系等多重互动关系相互作用这个角度考察"被自杀"类新"被"字式的句法、语义、语用问题。"被自杀"类新"被"字式在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都对常规被字句有很大偏离。本文在考察这种双重背反现象的基础上,刻画了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分析了新"被"字式在语义理解上出现多种可能性的根本原因,进而探讨了新"被"字式所具有的特殊语用效应产生的基础。文章最后对句式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做了简单的说明,尝试走基于互动—派生分析的精致还原主义/精致整体主义之路。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关键词】新“被”字式 多重互动 生成机制 语义多能性 语用效应 互动—派生分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2&ZD17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的支持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7年8月26日,曾多次到北京举报当地领导违法行为的李国福刚从北京返回安徽省阜阳市,就被当地检察院带走,随后遭拘留、逮捕,并于次年3月13日凌晨死于监狱医院。对于李国福的突然死亡,当地检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是“自缢身亡”,因“其死亡现场呈现自杀迹象”。但死者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3 徐李洁;IF-条件句分类再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高增霞;连动结构的隐喻层面[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5 徐盛桓;充分条件的语用嬗变——语言运用视角下的逻辑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徐李洁;英汉条件句:if与“如果”和“如果说”[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廖巧云;英语实据原因句探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淑静;If条件句与常规关系[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丽;揣测语气和揣测语气副词[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玲;汉语复句的虚实转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孔力雅;“如果”类假设关联词的多角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4 鲁素霞;现代汉语“V就V在P”格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2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4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5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6 贺又宁;论网络时尚与网络语言的互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刘大为;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吕映;汉语重动句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邢福义;;语言学科发展三互补[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10 施春宏;汉语句式的标记度及基本语序问题[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义莎;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句式语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潘亮;“被”字句语用意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志英;现代汉语被字句句法语义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1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1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