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言说名词外壳化用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5:12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言说名词外壳化用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说名词 外壳化用法 语力描述 交际功能 语用策略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与研究热点言说动词相比,言说名词却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图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为现代汉语言说名词及其外壳化用法做出界定,整理现代汉语言说名词词表,对言说名词外壳化用法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外壳化用法在实际使用中所能带来的语用策略。 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Schmid的外壳名词理论,以及现代汉语言说名词及言说动词的相关研究。绪论部分还对语料的搜索、标记情况做了说明。 第二章界定了“言说名词”这一概念,区分了两类言说名词,根据研究目标筛选出240个言说名词制成言说名词词表,并对言说名词的基本句法分布做了简单的描写。 第三章总结了言说名词的语义特征,提出言说名词在具体情境下能够实现外壳化用法,指出了实现外壳化用法的言说名词区别于其他外壳名词的三大基本功能,并将言说名词与言说动词作对比,归纳了言说名词在语力描述方面的独特性。 第四章从三个角度对言说名词的外壳化用法做出了分类,包括自向指和他向指,预先指、回溯指和独立指,呈现指、再现指和概括指。在分类的同时,也对多种多样的语言现象展开了充分的描写。 第五章提出了利用外壳化用法所能实现的八条语用策略,这些语用策略能够帮助会话参与者在实际交际中提高交际效率,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具有较为明显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六章是本文的主要结论,此外还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言说名词 外壳化用法 语力描述 交际功能 语用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附表5-6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12-13
- 1.2 相关研究综述13-21
- 1.2.1 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起13-14
- 1.2.2 Schmid的外壳名词理论及其对言说类外壳名词的研究14-17
- 1.2.3 现代汉语言说名词研究17-18
- 1.2.4 言说名词与抽象名词18-19
- 1.2.5 与言说名词相关的言说动词研究19-21
-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及语料说明21-22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22-23
- 第二章 言说名词概说23-35
- 2.1 言说名词的界定23-28
- 2.2.1 指称行为过程23-25
- 2.1.2 指称行为结果25-26
- 2.1.3 言说名词的分类26-28
- 2.2 言说名词词表的确定28-32
- 2.2.1 言说名词的检索28
- 2.2.2 言说名词的筛选28-29
- 2.2.3 言说名词词表29-31
- 2.2.4 “话”类言说名词短语31-32
- 2.3 言说名词的基本句法分布32-35
- 2.3.1 动词宾语32-33
- 2.3.2 介词宾语33-34
- 2.3.3 主语34
- 2.3.4 单独成句34-35
- 第三章 言说名词的外壳化用法35-50
- 3.1 言说名词充当外壳的语义基础35-36
- 3.2 外壳、内含与外壳化用法36-37
- 3.3 言说名词外壳化用法的三大基本功能37-43
- 3.3.1 言语行为打包功能39-40
- 3.3.2 语力描述功能40-41
- 3.3.3 言语行为串联功能41-43
- 3.4 言说名词描述语力的独特性43-50
- 3.4.1 语力显示功能与语力描述功能43-45
- 3.4.2 言说动词与言说名词描述语力的不同45-50
- 第四章 言说名词外壳化用法的分类50-65
- 4.1 分类标准一:外壳使用者的指向方式50-51
- 4.1.1 自向指50-51
- 4.1.2 他向指51
- 4.2 分类标准二:外壳与内含的分布方式51-57
- 4.2.1 预先指52-53
- 4.2.2 回溯指53-55
- 4.2.3 独立指55-57
- 4.3 分类标准三:原始行为进入会话的方式57-62
- 4.3.1 呈现指57-58
- 4.3.2 再现指58-60
- 4.3.3 概括指60-62
- 4.4 言说名词外壳化用法分类小结62-65
- 第五章 言说名词外壳化用法的语用策略65-85
- 5.1 基于自向指的明示策略65-70
- 5.1.1 主动明示与被动明示66-69
- 5.1.2 真实意图明示与择定意图明示69-70
- 5.2 基于他向指的评价策略70-77
- 5.2.1 直意评价与曲意评价72-74
- 5.2.2 一致性评价与反驳性评价74-77
- 5.3 基于预先指的外壳话题化策略77-81
- 5.3.1 自向预先指中的话题探询78-80
- 5.3.2 他向预先指中的话题引导80-81
- 5.4 基于内含表现形式的信息选择性传递策略81-85
- 5.4.1 使用不同的转述方式82-83
- 5.4.2 强调内含的某一部分83-85
- 第六章 小结和余论85-87
- 6.1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结论85-86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1
- 后记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与心智哲学[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2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年03期
3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4 方寅;夏燕舞;;言说动词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刘大为;言语行为与言说动词句[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6 董秀芳;;汉语中表示承诺的言语施为动词[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7 孙利萍;;论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钟守满,姚明发;近50年来“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反思[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9 王莹;;现代汉语言语动词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2期
10 蓝纯;现代汉语预设引发项初探[J];外语研究;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625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