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由对立语素合成的汉语成语构式的“对立交叉图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5 15:28

  本文关键词:由对立语素合成的汉语成语构式的“对立交叉图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反义合成成语 对立交叉图式 认知参照点理论 多重传承模型 汉语成语


【摘要】:反义合成成语,是指由两组反义词构成的成语,,如:“古今中外”、“朝朝暮暮”、“大同小异”等,是汉语特殊的语言现象。有不少学者如毕懿晴(2007),龙青然(2009),任丽珍(2010),唐淑娟(2010),刘俊敏,张彩虹(2011)在其研究中提到到此语言现象,对它的部分句法、语义特征进行了描写,但未见专门探讨此类成语的研究,更无确切语料数据作支撑。本文基于《汉语成语词典》V4.00(网络版),从中逐个查寻获得797条反义合成成语,建立语料库,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参照点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构式语法中的多重传承模型,构建对立交叉图式(COS)探索这类成语的生成机制。 本文共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理据、研究目的、分析方法、语料收集和结构布局。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学者对汉语成语、反义合成词和反义合成成语的相关研究并指出其不足之处,而后对反义合成成语进行了界定和分类。 第三章是理论框架。回顾了认知参照点理论、多重传承模型和意象图式理论,而后建立了本文所需的对立交叉图式(COS),并用例子证明了其解释力。 第四章是语料分析与讨论。在描写本文语料分布的基础上,运用对立交叉图式综合分析反义合成成语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且佐以相关数据做详细说明(见表2)。 第五章是结语。总结全文,归纳三点发现: 第一,本文首次界定了反义合成成语的概念,并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多重传承模型和意象图式理论,构建了对立交叉图式(COS),解释反义合成成语的生成机制。 第二,建立了797条反义合成成语的语料库,基于对立交叉图式(COS)分析了其句法、语义、语用特征,笔者细分出反义合成成语的3种类型及5种句法关系,并佐以相关频率数据,详见表1及表2: 第三,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现实-认知-语言”的关系,我们发现反义合成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式,它更是汉民族的一种思维习惯。 最后,指出本文的欠缺之处,为以后的研究提出点滴建议。
【关键词】:反义合成成语 对立交叉图式 认知参照点理论 多重传承模型 汉语成语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Acknowledgement9-10
  • CONTENTS10-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6
  • 1.1 Motivation of the Study12-13
  • 1.2 Objective of the Study13-14
  •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4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30
  • 2.1 Introduction16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Chinese Idioms16-24
  • 2.2.1 Traditional Approach16-19
  • 2.2.1.1 Definitions of Chinese Idioms17-18
  • 2.2.1.2 Classifications of the Chinese Idioms18-19
  • 2.2.2 Cognitive Approach19-22
  • 2.2.3 Constructional Approach22-24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Antonymous-Morpheme-Compounding Words24-26
  • 2.4 The Introduction to AMCI26-28
  • 2.4.1 Definition of AMCI26-28
  • 2.4.2 Previous Studies of AMCI28
  • 2.5 The Gap28-29
  • 2.6 Summary29-30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0-48
  • 3.1 Introduction30
  • 3.2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30-41
  • 3.2.1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Theory30-33
  • 3.2.2 Multiple Inheritance Model33-40
  • 3.2.3 Image Schema40-41
  • 3.3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COS41-47
  • 3.3.1 Necessity for COS41-45
  • 3.3.2 A Case Study45-47
  • 3.4 Summary47-48
  •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48-74
  • 4.1 Introduction48
  • 4.2 Data Description and Distribution48-50
  • 4.3 Data Analysis with the Help of COS50-72
  • 4.3.1 Syntactic Features of AMCI52-68
  • 4.3.1.1 The Verb-object Coordinative AMCI53-56
  • 4.3.1.2 The Subject-predicate Coordinative AMCI56-59
  • 4.3.1.3 The Endocentric Coordinative AMCI59-61
  • 4.3.1.4 The Verb-complement Coordinative AMCI61-64
  • 4.3.1.5 The Repeating Coordinative AMCI64-68
  • 4.3.2 Semantic Features68-71
  • 4.3.2.1 The Reason Why Conflict Constructions Can be Together68-69
  • 4.3.2.2 Semantic Analysis of AMCI by COS69-70
  • 4.3.2.3 Relations Between two Subparts in an AMCI70-71
  • 4.3.3 Pragmatic features71-72
  • 4.4 Summary72-74
  • Chpter Five Conclusion74-77
  • 5.1 Summary of the Thesis74
  • 5.2 Major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74-76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6-77
  • References77-81
  • Appendix81-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红;谢亚军;;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刘玉梅;;“吧”族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徐盛桓;成语的生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徐盛桓;;相邻和相似——汉语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二[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时秀娟;浅析汉语并列式四字格结构及其理据性[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朱风云;张辉;;熟语语义的加工模式与其影响因素[J];外语研究;2007年04期

7 徐盛桓;;成语为什么可能[J];外语研究;2009年03期

8 徐盛桓;;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刘振前;汉语四字格成语平仄搭配的对称性与认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625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5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