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四处湘方言中山摄字的语音演变

发布时间:2017-08-05 17:05

  本文关键词:四处湘方言中山摄字的语音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山摄 湘语 演变 切韵


【摘要】:对《切韵》音系的研究,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重点。前人研究多着眼于《切韵》系材料本身的今读及历时演变规律,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针对现代汉语方言做出的研究,即从方言视角对《切韵》音系进行的分析是有所欠缺的。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意在选取中古山摄字为研究对象,对山摄声韵在湘方言区的读音进行描写,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新老湘语区的代表点来分析。首先对四地音系做出描写,继而对在将四地音系进行综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差异进行分析,这些在本文中将分韵母部分和声母部分依次进行说明,根据方言材料对其演变次序、历史层次进行探讨,并结合历史文献和与其紧密相关的亲属方言材料进行佐证,希望能找到湘语区山摄演变的合理轨迹,对《切韵》音系性质确定作出一定的帮助。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所选取的湘语地区的长沙、双峰、文市、全州方言点所属的音学区别以及中古山摄在汉语普通话中的演变情况。 第二章对山摄韵在湘语中的演变情况进行了探讨说明,分别从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的演变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着重分析了湘语入声韵尾的演变层次,鼻尾韵的演变层次,入声韵与阳声韵的合流这几个方面,并结合闽语厦门话,吴语等其他方言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整个湘语区在不同程度上或残留或完全消亡了原有的入声韵,而这种消亡是符合语言演变规律的,也是与其他方言过程相似的。 第三章山摄声在湘语中的演变情况进行了探讨说明,着重从全浊声母清化、吴语湘语清化的区别、知庄章的演变三个层次做了描写。吴语、湘语的亲属同源性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全浊声母清化方面两者是存在不同的。对于全浊声母的清化机制及经历的过程等问题,目前学界仍存在争论,没有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 第四章是从声韵配合的角度将四地山摄声母韵母进行描写。通过音学原理对声韵配合进行总结分析,对四个地区表现出的共时差异性所揭示出的历时演变性进行了一些描写,探讨了四地声韵的历史层次及与周边其他方言的历史关系。 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山摄在湘语的演变表现进行了总结归纳,挑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几点语音特征做出了概括描述。希望通过对山摄的演变分析能为《切韵》音系性质研究提供有限的参考。 湘方言的研究对于《切韵》音系研究、乃至中古音演变历程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所选山摄各韵部共477个字在长沙、文市、双峰、全州这四地的声、韵、声韵配合进行分析比较后,联系了与其关系较为密切的吴方言与闽方言,对以四处为代表的湘方言的语音演变历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山摄 湘语 演变 切韵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4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0 前言9-12
  • 0.1 论文选题意义9
  • 0.2 前人研究综述9-11
  • 0.2.1 关于《切韵》的语音基础9-10
  • 0.2.2 文读音与白读音10-11
  • 0.2.3 湘方言的相关研究11
  • 0.3 论文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选用的方言点11-12
  • 0.3.1 论文研究的方法11-12
  • 0.3.2 语料来源及方言点12
  • 1 山摄韵12-16
  • 1.1 长沙等方言区概况13
  • 1.2 中古山摄韵13-16
  • 2 中古山摄韵在湘语中的演变16-27
  • 2.1 山摄阴声韵、阳声韵在四地的演变16-17
  • 2.2 中古山摄入声韵在湘语四地的演变17-26
  • 2.2.1 入声韵尾的消失22-25
  • 2.2.2 鼻尾韵的演变层次25-26
  • 2.3 入声韵阳声韵同变26-27
  • 3 中古山摄声在湘语中的演变27-40
  • 3.1 湘语四地全浊声母清化28-34
  • 3.1.1 清化机制:送气与不送气32-33
  • 3.1.2 清化机制:送气与不送气33-34
  • 3.2 吴语与湘语全浊声母34-35
  • 3.3 知庄章母35-40
  • 3.3.1 知三章组37-39
  • 3.3.2 知二庄组39-40
  • 4 山摄在湘语区的声韵配合40-53
  • 4.1 各韵部声韵配合40-49
  • 4.2 各地声韵配合49-53
  • 5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山摄字表60-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士元;刘汉城;张文轩;;声调的音系特征[J];国外语言学;1987年01期

2 肖双荣,吴道勤;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桥本万太郎;现代吴语的类型学[J];方言;1979年03期

4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5 李济源;刘丽华;颜清徽;;湖南娄底方言的同音字汇[J];方言;1987年04期

6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年04期

7 曾毓美;;湘潭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3年04期

8 李启群;;湖南吉首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6年01期

9 曹志耘;浙江金华珊瑚客家话音系[J];方言;2004年03期

10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伟;太湖片吴语音韵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瑶;徽州方言音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5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5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