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玉书屋版《从苏联归来》译者考
本文关键词:引玉书屋版《从苏联归来》译者考
更多相关文章: 戴望舒 汉译本 纪德 施蛰存 王文彬 译者名 雨巷 叶灵凤 《随笔》 中文译本
【摘要】:正一引玉书屋版译者为戴望舒说的来龙去脉"戴望舒说"的最新持有者是严靖及其导师杨联芬女士。2012年,他们联合署名,发表《论〈从苏联归来〉在1930年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一文。文章第一部分开头说:"迄今为止,《从苏联归来》有多个汉译本……影响最大的是郑
【作者单位】: 中国现代文学馆;
【关键词】: 戴望舒;汉译本;纪德;施蛰存;王文彬;译者名;雨巷;叶灵凤;《随笔》;中文译本;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玉书屋版译者为戴望舒说的来龙去脉“戴望舒说”的最新持有者是严靖及其导师杨联芬女士。2012年,他们联合署名,发表《论〈从苏联归来〉在1930年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一文。文章第一部分开头说:“迄今为止,《从苏联归来》有多个汉译本……影响最大的是郑超麟和戴望舒的译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靖;杨联芬;;论《从苏联归来》在1930年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王文彬;戴望舒与纪德的文学因缘[J];新文学史料;2003年02期
3 严靖;;文本旅行中的情知纠结——谈戴望舒译纪德《从苏联回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1期
4 吴怀东;;评王文彬《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望舒传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灵;;黑暗中果实的圆熟——论戴望舒后期诗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邓俊能;;论《望舒草》的现代悲秋主题[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孙德喜;;论传记作家的智力结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林婧;;《深歌集》:把心撕碎了歌唱——洛尔迦诗歌中的深歌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3期
5 唐小祥;;戴望舒诗艺的“变”与“常”——兼谈戴氏后期诗歌的评价问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田光荣;;“为自己制最合自己脚的鞋子”——戴望舒《望舒草》无韵自由诗中的内在音乐精神[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郭思妍;;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艺术手法在中国的移植和再创造——以李金发、戴望舒为例[J];考试周刊;2009年29期
8 戴海光;舒增付;;论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张晶晶;;悲壮的崇高 柔美的感伤——论戴望舒后期的诗歌创作[J];名作欣赏;2013年08期
10 邱代东;;论戴望舒对诗歌理论中诗情“新形象”的追求[J];金田;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柴华;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姚晓萍;境界与精神[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杨丽娟;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苏俄通讯”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菲;戴望舒诗歌创作与其译诗的互文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谢群;论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歌中的异国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长龙;传统与现代的对接[D];安徽大学;2005年
5 孙正军;冲淡闲适[D];安徽大学;2006年
6 张松滨;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歌[D];南昌大学;2007年
7 崔敏;留守与突破:缪斯之魂的艰难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曲筱鸥;融合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9 胡来彦;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文化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丽娟;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D];宁波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仲华;;世界外交的三种趋向[J];世界知识;1937年01期
2 楼适夷;;记郑超麟——为《玉尹残集》的出版[J];新文学史料;1989年01期
3 王文彬;戴望舒与纪德的文学因缘[J];新文学史料;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允亮,刘骥鹏;“天”:戴望舒诗歌中的精神家园[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王志明;论戴望舒诗歌的类别及其审美主题——“现代派”诗歌研究之二[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刘文;时代的歌者——戴望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胡光付;戴望舒早期诗歌的情感自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屈一锋;浅论戴望舒的“寻梦”意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尹银廷;戴望舒:向往理想境界的歌者[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阎绍花;论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性[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年04期
8 王鸣剑;“你在我心头开了烦忧路”——论戴望舒的诗与情爱[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金安利;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王琳;诗歌个我本位的张扬——戴望舒前期诗歌另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胜华;;从传统到现代——戴望舒诗歌观察[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王书婷;;在节奏与意象之间起舞——戴望舒诗风转变的艺术辨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呼安泰;;浅谈戴望舒的诗歌音乐美[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周锋;;戴望舒诗歌音乐性问题的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江锡铨;;无言的心灵际会——读《晚会》[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6 邵燕祥;;我读王辛笛[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渝(台湾诗人,翻译家);雅姆微笑,戴望舒也微笑[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王文彬;戴望舒的一生和他的诗歌成就[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马承钧;戴望舒与《星座》副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韩雅;清淡简洁阿左林[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陈旭光;宁静安详的生命酬劳[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范方俊;罗大冈与《望舒剪影》[N];光明日报;2005年
7 早报记者 石剑峰;香港的文学记忆[N];东方早报;2010年
8 张学昕;中国诗歌在当代的高度[N];辽宁日报;2008年
9 谢其章;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陈长林;大师原来重细节[N];吉林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来彦;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文化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沈菲;戴望舒诗歌创作与其译诗的互文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侯敏;论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悲情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付海鸿;论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拟女性心理[D];西南大学;2006年
5 丁文霞;戴望舒诗歌意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6 崔敏;留守与突破:缪斯之魂的艰难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侯婷;戴望舒的诗歌节奏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丽娟;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D];宁波大学;2009年
9 姜源傅;戴望舒的诗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静华;戴望舒与中国新诗的现代主义践行[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9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0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