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4:30
本文关键词:《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比较研究
【摘要】:汉语方言史是汉语词汇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古汉语方言史又是汉语方言史的组成部分,是汉语方言史的初期发展阶段,对整个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先秦是汉语方言学的发轫阶段,而《国语》与《战国策》占据战国中前期及战国后期,它们所用的语言同属先秦汉语这一共时层面,是先秦汉语词汇的典型代表,二者成书时间有先后,使用的词汇也表现出所处不同时期汉语方言词的差异。本文以西汉扬雄的《方言》为依据,将二者的方言词进行比较研究,同时结合二者的前时语料、同时语料和后时语料进行比对分析,便可大体推算先秦时期方言词发展的概貌。论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了先秦汉语方言词的研究情况,介绍《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比较研究对象及语料使用情况,提出了论文所使用的方言词判定依据,以及形成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国语》中方言词的考释,依据扬雄《方言》找出《国语》中的方言词,并从出现频次、意义、国别和方言区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为《战国策》中方言词的考释,同样依据杨雄《方言》找出《战国策》中的方言词,并从出现频次、意义、国别和方言区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为《国语》与《战国策》共有方言词的比较,发现方言词的历史演变情况。 第五部分为《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在战国时期各方言区和国别的分布比较,从方言词在两者中出现频次、方言区等研究发展演变情况。 第六部分为结语,通过前文的研究,从《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比较推演先秦时期方言词大概面貌,以及找寻雅言与方言的演变轨迹。 由于上古方言词理论的欠缺,针对此部分的参照较少,笔者的研究只是揭示了浅显层面,,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待以后慢慢进行。
【关键词】:方言词 方言区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5
- 一、 先秦时期汉语方言词研究情况8-9
- 二、 《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比较研究对象及语料简介9-10
- 三、 《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的判定10-13
- 四、 研究价值和方法13-15
- 第一章 《国语》中方言词的考释15-30
- 第二章 《战国策》中方言词的考释30-41
- 第三章 《国语》与《战国策》共有方言词的比较41-44
- 第四章 《国语》与《战国策》方言词在战国时期各方言区和国别的分布比较44-48
- 第一节 《国语》方言词在战国时期各方言区和国别的分布情况44-45
- 第二节 《战国策》方言词在战国时期各方言区和国别的分布情况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邦新;方言词汇的时代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杨剑桥;《切韵》的性质和古音研究——答潘文国先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3 陈长书;;《国语》方言词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2期
4 陈长书;《国语》齐方言词拾零[J];管子学刊;2005年02期
5 华学诚;论《尔雅》方言词的地域分布——《尔雅》方言研究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华学诚;论《说文》的方言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渭毅;《集韵》研究概说[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8 华学诚;论《释名》的方言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郭晓红;《战国策》形容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晓颖;《史记》与《战国策》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穆静;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冯庆莉;《广韵》和《集韵》方言词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0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1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