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口语话语标记“你看”的语用功能

发布时间:2017-08-26 10:28

  本文关键词:汉语口语话语标记“你看”的语用功能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标记“你看” 语篇连贯 认知关联


【摘要】:本文研究话语标记"你看",首先说明如何确认"你看"的话语标记资格,其次详细探讨"你看"的语篇连贯功能和认知关联功能。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话语标记“你看” 语篇连贯 认知关联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话语标记是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考察汉语话语标记“你看”。刘月华(1986)提到“说、想、看”的特殊用法,指出“‘你看’有时也可以引出说话人的看法,……含有不满、责备的意味”。张伯江、方梅(1996)指出,口语里系动词和一些心理动词,前面加上指示词或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秀玲;;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10年05期

2 李治平;;“瞧(看)你说的”话语标记分析[J];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3 孙利萍;;论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殷树林;李君;;说征询标记“你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君;殷树林;;说提醒标记“你看”[J];求是学刊;2011年03期

6 王媛媛;;普通话中“你看”变体的多角度考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8 陈振宇;朴珉秀;;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J];语言科学;2006年02期

9 李宗江;;“看你”类话语标记分析[J];语言科学;2009年03期

10 方梅;;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周晓辉;;篇章中“被”后宾语隐现情况的考察[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刘国燕;;语助词“看”及其组合浅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马云霞;;“看”与“X+看”的语法化与主观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张德岁;张雪涛;;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姜向荣;;从视角转换角度看“那场火,消防队幸亏来得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7 王爱香;郭彭冰;;汉语情态标记“看”的历史考察[J];大众文艺;2010年06期

8 彭建武;;汉语称谓变异的动因及表现形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杨一飞;;感观类话语标记语初探——以“你+感观动词”(看、听、说、讲、想、知道、认为等)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4期

10 刘瑾;;近十年国内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中;易美珍;;篇章语序的认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庆冰;《祖堂集》完成体动词辨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4 宋衡;介词框架“PX以后”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思;“在X上/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霍雷光;现代汉语代词“如何”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振华;二句式转折句群的语义成分及其配置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樊城呈;“看来”、“想来”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思华;插入语“据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星;现代汉语省略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朱铭;关联推理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刘龙根;语力概念与意义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3期

4 谢芷欣;我说口语结构“我说”[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赵询思;;“说”一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虚化情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6 张聪燕;;话语标记语“你知道吗”[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7 王希杰;“想”类动词的句法多义性[J];汉语学习;1992年02期

8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9 张旺熹;姚京晶;;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10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增量辨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小敏;“我说”类元语言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田源;汉语“说”类动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非结构性组织形式——论语篇连贯的条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2 姚军;论语篇连贯和语境的关系[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3 王惠萍;查平;;图式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连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程晓堂;;角色定位与语篇连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5 李冬静;;用图式理论来解读语篇连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6期

6 余璐;胡家英;;从认知心理角度看语篇连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7 梁慧;;转喻在实现语篇连贯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8 李庆明;王婷;;基于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语篇连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9 单军锋;康光明;;从认知角度看语篇连贯的实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秋成;;情态话语标记语的语篇连贯功能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戈玲;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杨宁;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李天贤;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善;语篇连贯的关联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王晓莉;从图式理论的角度看语篇连贯[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向阳;从认知角度看语篇连贯[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建科;合成空间理论对语篇连贯的动态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方冰;语用预设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洪振斌;语篇连贯的转喻视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爱玲;语篇解码者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标准[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爽;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马琪;语篇连贯研究框架探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厉平;综合性的语篇连贯判断标准模式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1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41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a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