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相互标记与汉语相互句

发布时间:2017-08-26 12:37

  本文关键词:相互标记与汉语相互句


  更多相关文章: 相互句 相互标记 对方 功能范畴 论元结构


【摘要】:相互结构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不同语言往往选择不同的成分来充当相互标记。汉语的相互标记一般被认为是副词“相互/互相”,有无相互标记的句子在论元实现、语义指谓等方面差别很大,本文即旨在考察相互标记与相互句诸种句法语义特征之间的关系。 课题首先对汉语相互句的句法、语义属性进行观察与归纳。在句法构件方面,,发现进入相互句的谓词有一定的限制;论元实现上呈现“对方”与空位的交替;相互标记的分布也兼具浮游性和定位性。在语义属性上,交互者总是具有复数指谓,交互对象则为排除式的照应语;整个句式的语义具有分配性,而不同的分配结果也带来解读的歧义。 汉语相互句在与其他复杂句式共现时,由于句中的多个论元槽位中只有两个可以进入相互场景,论元配位形式变得十分复杂。在相互把字句和相互被字句里相互标记可以分别位于“把、被”的前后,有多种配位形式,而相互双宾句和相互与格句的配位情况则少得多。另外,相互句中的论元在被话题化、关系化和焦点化提取时,表现也不一。 以上现象均可以在生成语法最简方案的框架下得以解释。相互标记“相互/互相”在句法中投射为功能核心Rec,在相互句的生成中起了关键作用。Rec抑制补足语vP的外部论元,将这个论元投射到[Spec,RecP]的位置上,并核查其复数特征[+Pl],使之成为交互者;Rec允准“对方”的PF删略,解释了“对方”与空位的交替;Rec扩展不同的vP导致复杂相互句中不同的论元配位;Rec对构建相互情景也具有主要的语义贡献,决定了相互句的分配性。 课题表明:在语言事实上,汉语相互句与其他语言的相互句在句法、语义方面呈现出很多共性;在句法技术上,汉语尽管不是形态语言,但副词式的相互标记也可以像其他语言中的相互形态一样投射为独立的功能核心,对相互句的句法、语义表现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相互句 相互标记 对方 功能范畴 论元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9
  • 1. 研究缘起10
  • 2. 文献综述10-16
  • 3. 研究目的与写作安排16
  • 4. 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16-19
  • 第一章 相互句的句法、语义属性19-50
  • 第一节 句法构件19-34
  • 1. 进入句式的谓词19-24
  • 2. 论元的交替实现24-29
  • 3. 相互标记的分布29-34
  • 第二节 语义属性34-48
  • 1. 论元的指称34-39
  • 2. 句式的语义39-43
  • 3. 可能的歧义43-48
  • 第三节 本章小结48-50
  • 第二章 相互句的句式关联50-80
  • 第一节 可共现的多元句式50-66
  • 1. 把字句50-56
  • 2. 被字句56-61
  • 3. 双宾句和与格句61-66
  • 第二节 话题化、关系化与焦点化66-76
  • 1. 话题化67-70
  • 2. 关系化70-74
  • 3. 焦点化74-76
  • 第三节 本章小结76-80
  • 第三章 相互句的句法分析80-12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80-87
  • 1. 论元结构理论80-82
  • 2. 前人的分析82-84
  • 3. 本文的取舍84-87
  • 第二节 简单相互句87-104
  • 1. 功能核心的作用87-91
  • 2. “对方”与空位的交替91-94
  • 3. 非连续相互句94-99
  • 4. 饱和相互句99-104
  • 第三节 复杂相互句104-119
  • 1. 相互把字句105-109
  • 2. 相互被字句109-114
  • 3. 相互双宾句和与格句114-119
  • 第四节 运算的解释力119-128
  • 结语128-131
  • 参考文献131-139
  • 致谢139-141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1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炯;;包含非连续成分的句子的语义计算[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朱小美,张明;当代国外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主要研究简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李飞;;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谈模糊语言问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于宇;唐晓嘉;;汉语量化表达式的单调推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炯;;利用储存器计算非连续结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刘亚婷;;广义量词主语部分单调性的特点[J];考试周刊;2007年08期

7 刘俊;;个体域对广义量词单调性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年37期

8 邹崇理;;组合原则[J];逻辑学研究;2008年01期

9 达格·维斯特斯塔尔;;古典对当方阵和广义量词(英文)[J];逻辑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张乔;;自然语言模糊量词的蕴涵问题研讨[J];逻辑研究专辑;2001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乔;;自然语言模糊量词的蕴涵问题研讨[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宁;广义量词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宗利;限定性关系结构的句法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王广成;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指称和量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徐尔清;基于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文法的句法和语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张炯;汉语量化结构的形式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吴庄;汉语基数词语义和语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薛小英;汉语疑问词的句法与语义不对称现象探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旭红;回指的DRT形式方案的问题及其解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陈冰飞;级差含义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丽香;现代汉语“全都”类总括副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颖;基于空间参照框架理论的英汉存在构式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城镇;“Every+名词”和“每+名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曾旭;基于语言量词模糊积分语义的近似推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谢丁;基于MMTD的模糊语义量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祝娟;论汉语中强弱量化词的语义解读差异[D];湖南大学;2011年

7 Qiao Zhengwe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8 高泽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9 麦涛;汉语“都”量化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赵莉;There构块形式与用法之间的映射[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41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41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