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27 02:21

  本文关键词: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语言 概念 语言学


【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它一出现就受到语言界学者、专家的关注,也成为当前语言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梳理了十几年我国网络语言的概念界定,整理了结合语言学某一要素的网络语言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西安医学院;
【关键词】网络语言 概念 语言学
【基金】: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1YY001)
【分类号】:H109.4
【正文快照】: 网络可以说是世界上普及最快的一项发明,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约占总人口的38.5%[1]。如此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交际语言的变化。正如著名的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所说,“如果互联网的发明是一场革命,那么它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小卫,曾立英;网络聊天语言中的网络符号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董宏程;;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非理性语义倾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袁子凌;许之所;;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何洪峰;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6期

6 许子为;张顾为;何淼;;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语言概念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冉育彭;;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芙;黄海军;孙元元;;英汉网络语言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刘玉华;;如何看待中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语言的使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张云瑞;;论网络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张晓峰;;网络语言缩略语词特性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韩莎;;解读火星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丁伦才;;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与转喻现象描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许翠敏;;浅谈网络流行语“给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李阳;;浅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范维;;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语文词典中网络词语的收录[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密容;;网络语言试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进;;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语汇传播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精华;;网络语言之英语借词的构建和传播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朝军;;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及其发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星;;网络语言:发展中彰显无限魅力[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磊;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赵小东;句法规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付丹;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刘咏波;中国主流媒体中的外来词译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芹;QQ群组聊天会话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詹娇;网络语言形成发展动因分析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爽;关于网络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颖;网络数字谐音词生成与传播的解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胡青青;语言变异视角下的流行语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孔繁冬;概念整合角度下符号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鹤瑞;2000-2009年我国网络语言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陈剑威;从模因论视角解读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乃仲,马连鹏;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游雨欣;;网络语言——虚拟符号传播[J];东南传播;2008年10期

3 徐晶;刘莎;;浅谈网络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变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彭兰;网络中的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年03期

5 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7 何洪峰;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宗丽,李菁;符号理论观照下的网络语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6期

10 李思屈;广告符号与消费的二元结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梅;;浅析网络词汇构成方式中的隐喻认知特点[J];大家;2010年17期

2 韩书;;网络语言可以进入学生作文[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3 许子为;张顾为;何淼;;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语言概念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刘海萍;;网络语言的符号学解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9期

5 贾彩辰;支炜华;;网络语言的语言污染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6 刘天明;;网络语言和现代语文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7 彭丹菊;;论网络语言及其对网络生态环境的影响[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虹;;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翁平;;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及其社会心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刘天明;石红宇;;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郭祖仪;;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钦;莫让网络语言污染汉语[N];福建日报;2005年

2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常亦殊邋郎秋红;i选纭庑┳帜鲜堵穑客缟险餍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姚玉成;网络语言 我们能拒绝吗[N];北京日报;2000年

5 姚玉成;网络语言走过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9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3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7 王宇弘;英汉语通感认知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彦娟;网络语言,一种新的语言媒介[D];东华大学;2005年

3 李瑞萍;网络语言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颖川;论媒介书面性的网络语言的构想口语性[D];复旦大学;2009年

6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3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43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