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边话”词汇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2:32
本文关键词:湖南“南边话”词汇比较研究
【摘要】:清朝中后期,一大批来自湘方言区的移民迁入南县、安乡县南部、益阳和岳阳部分地区,由此在这些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边话”。本文通过深入的方言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运用静态描写法、比较法、图表法、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湖南“南边话”的词汇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在描写的基础上,对湖南“南边话”词汇进行内部比较并且将它与周边方言词汇进行外部比较,为湖南“南边话”的归属提供了词汇上的佐证,也为湖南“南边话”的词汇研究打下了基础。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一、引言部分介绍了湖南“南边话”的概况及分布,代表点中鱼口和良心堡的基本情况,湖南“南边话”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发音合作人的情况。 二、描写了中鱼口话和良心堡话的语音系统,并且对“南边话”音系进行了内部比较。 三、良心堡话和中鱼口话词汇的内部比较。本章从词形、词义、造词理据和不成对应的词汇差异四个方面对良心堡话和中鱼口话词汇进行了内部比较。 四、良心堡话和中鱼口话词汇的外部比较。本章把湖南“南边话”与长沙话和益阳话进行比较,确定“南边话”与长沙话和益阳话的关系,并认为以良心堡话为代表的南边话受湘语长益片长株潭小片影响较大,以中鱼口话为代表的南边话受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影响较大。 五、结语部分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认为“南边话”仍处在变化之中,很可能“南边话”内部差异会慢慢消失,融合为一体,也有可能两种“南边话”各自发展,但前者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南边话 词汇 比较 长沙话 益阳话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8
- 1.1 湖南“南边话”概况10-12
- 1.2 湖南“南边话”代表点的概况12-15
- 1.2.1 良心堡的概况12-14
- 1.2.2 中鱼口的概况14-15
- 1.3 湖南“南边话”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15-16
- 1.4 研究方法和发音合作人简介16-18
- 2 湖南“南边话”的语音系统和音韵特点18-23
- 2.1 良心堡“南边话”的语音系统18-19
- 2.1.1 声母系统18
- 2.1.2 韵母系统18-19
- 2.1.3 声调系统19
- 2.2 中鱼口“南边话”的语音系统19-21
- 2.2.1 声母系统19-20
- 2.2.2 韵母系统20
- 2.2.3 声调系统20-21
- 2.3 湖南“南边话”音系的内部差异21-23
- 3 湖南“南边话”词汇的内部比较23-55
- 3.1 构词的比较23-39
- 3.1.1 词汇音节数目的比较23-31
- 3.1.1.1 单音节与双音节的差异23-25
- 3.1.1.2 双音节与三音节的差异25-28
- 3.1.1.3 其他音节的差异28-31
- 3.1.2 词素的比较31-39
- 3.1.2.1 构词语素完全不同31-32
- 3.1.2.2 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32-39
- 3.1.2.3 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39
- 3.2 词义的比较39-44
- 3.2.1 义域的比较40-43
- 3.2.2 义位内容的比较43-44
- 3.3 造词理据的比较44-46
- 3.4 不成对应的词汇的比较46-55
- 3.4.1 语法单位的不对应46-48
- 3.4.2 词形数量的不对应48-51
- 3.4.3 义位有无的不对应51-55
- 4 湖南“南边话”词汇的外部比较55-68
- 4.1 湖南“南边话”相同词汇与长沙话、益阳话的比较55-65
- 4.1.1 与长沙话、益阳话都相同的词汇55-59
- 4.1.2 与长沙话、益阳话都不同的词汇59-61
- 4.1.3 与长沙话相同,与益阳话不同的词汇61-62
- 4.1.4 与益阳话、长沙话部分相同的词汇62-63
- 4.1.5 与益阳话相同,与长沙话不同的词汇63-65
- 4.2 湖南“南边话”不同词语与长沙话、益阳话的比较65-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2
- 附录72-226
- 后记226-2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年04期
2 鲍厚星,陈立中,彭泽润;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J];方言;2000年01期
3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年01期
4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5 张进军;;从入声的归并看安乡“南边话”的分类——兼论“去声归入”还是“入声归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6 董绍克;论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差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863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6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