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泰语代词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泰语代词对比研究
【摘要】:代词是当今社会人们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基本词之一。它是个特殊的词类,在不同语言中,代词的存在形式和具体用法又存在一系列差异。由于汉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所以现代汉语和泰语在代词语法结构上是大致相同的,但在使用方法上却又有所不同。本文试图对汉语与泰语的代词进行对比,考察汉语与泰语的代词系统的构成及各个代词的基本用法,以及汉泰语中代词的用法异同。为对泰汉语教学提供相关的参考。 本文第一章绪论介绍有关的研究成果,找出和补充他们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汉语与泰语代词系统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与以泰语为母语的人,两者在思维方式上会有差异,因此使用代词时就会受到各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相同的地方表现在:汉语与泰语的语法功能相似,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不同的地方体现在:1)现代泰语中的人称代词存在宫廷人称代词和僧侣人称代词,而现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不存在宫廷人称代词;2)现代泰语中的人称代词有阴阳之分,而现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没有这种区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有多种写法,但那只是文字上的区分);3)现代泰语的指示代词单独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加数量词,而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可以加也可以不加数量词;4)现代泰语的疑问代词跟现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分类不同,汉语里把非疑问中的代词算在疑问代词里,但泰语里非疑问代词不算是疑问代词里,它属于不定代词。 第三章主要讨论教师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代词教学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 第四章结语,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关键词】:代词 汉语 泰语 对比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412;H146
【目录】:
- 摘要4-5
- SUMMARY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现状8-16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8-16
- 1.1.1.1 现代汉语的代词研究现状8-13
- 1.1.1.2 现代泰语的代词研究现状13-14
- 1.1.1.3 现代汉泰语代词比较研究现状14-16
- 1.1.2 国内外研究不足16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现代汉泰语代词系统与对比分析18-50
- 2.1 现代汉语代词系统分析18-27
- 2.1.1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系统分析18-20
- 2.1.2 现代汉语指示代词的系统分析20-23
- 2.1.3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系统分析23-27
- 2.2 现代泰语代词系统分析27-40
- 2.2.1 现代泰语人称代词的系统分析28-33
- 2.2.2 现代泰语指示代词的系统分析33-35
- 2.2.3 现代泰语疑问代词的系统分析35-37
- 2.2.4 现代泰语不定代词的系统分析37-39
- 2.2.5 现代泰语区分代词的系统分析39
- 2.2.6 现代泰语连接代词的系统分析39-40
- 2.3 现代汉泰语代词系统的异同40-43
- 2.3.1 现代汉泰语代词系统的异同40-41
- 2.3.2 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系统的异同41-42
- 2.3.3 现代汉泰语指示代词系统的异同42-43
- 2.3.4 现代汉泰语疑问代词系统的异同43
- 2.4 现代汉泰语代词的变异使用的异同43-50
- 2.4.1 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的变异现象43-46
- 2.4.2 现代汉泰语指示代词的变异现象46-47
- 2.4.3 现代汉泰语疑问代词的变异现象47-50
- 第三章 对泰汉语代词教学策略50-54
- 3.1 情境法52
- 3.2 游戏法52-53
- 3.3 分析法53-54
- 第四章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作者简历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杨小茜;汉语人称词语的性别区分与认知浅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3 吴早生;答语与现代汉语疑问句的语义语用分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杨惠;;论语言学中汉语与泰语的亲属称谓及其文化内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0期
5 宋宏;;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概念参照转喻模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张俊阁;;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蒋华,廖艳君,杨安红;现代汉语中的称代代词与指示代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高向辉;王世凯;夏中华;;汉语指示语研究的三个阶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刀国新;印凡;;泰语人称代词“■”和“■”的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永超;元明时期汉语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刘禀诚;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2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1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