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构式的语法化——从语法化的视角看语法构式的显现
本文关键词:“越来越……”构式的语法化——从语法化的视角看语法构式的显现
【摘要】:本文利用构式语法和语法化有关理论,通过对汉语"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过程、机制及其动因的研究,回答"语法构式是固有的还是显现的"这一理论问题。"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路径为:越+处所名词越+普通名词小句,越……越……越……越来越……。"越来越……"构式语法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其语法化的主要动因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语法构式是显现的,而非固有的,排列组合形式的改变将伴随新的构式的产生。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越来越……”构式 语法化 构式语法 显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构式语法化的历时研究”(11BYY07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培育项目“历史句法学理论与汉语历史句法研究”(10XNK024)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前言以往,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以共时研究为主。近年来,研究语法化的学者从构式语法理论入手,开始对历时现象展开研究。同样,构式语法学家也开始对历时研究予以关注①。BergsDiewald(2008)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历史语言研究中,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研究可以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刘楚群;论“越V越A”——兼论从“越V越A”到“越来越A”的语义虚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陈群;说“越来越A”[J];汉语学习;1999年02期
4 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李心得;;益字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6 王黎;关于构式和词语的多功能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年03期
8 沈家煊;;句式和配价[J];中国语文;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祸”构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以几部断代词语通释和专书语言词典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肖薇;夏竞成;;语用视角下的认知转喻和语篇连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熊仲儒;动结式的致事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武懿斌;;再论“V+ta+ge+——”双宾语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李志红;;《游仙窟》词语札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黄爱妮;;关于“来着”的几点语用认知上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孔力雅;;论假设关联词双音化的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5 宋春阳;陆汝占;方向红;;基于类义抽象的汉语复合词义的求解模式探索[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李斌;曲维光;陈小荷;;名词转喻的自动理解[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7 董志翘;;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略考[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海艳;《论衡》联合式双音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张国宪,周国光;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6 陈群;说“越来越A”[J];汉语学习;1999年02期
7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余祥越;黎金娥;;“人喝酒”与“酒喝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汉英动词句法差异比较[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9 郑靓;句式语法对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的新启示[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10 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913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1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