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等比句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6 01:04
本文关键词:汉英等比句对比分析
【摘要】:比较是人类研究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在不同的语言中,比较的表达形式不尽相同。我们把表达比较结果相等、近似的比较句叫作等比句;把表达比较结果有差别的比较句叫作差比句。等比句是汉英语都存在的用来表示比较的重要句式。汉英等比句的对应程度很高,“跟一样”与“as as”均是汉英语言中最典型、使用频率最高的等比句式。在参考许多前辈对等比句划分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句法-语义标准确定了汉英等比句的范围。汉英对比发展至今,对汉英比较的讨论集中在以“比”字句为代表的差比句。国内许多学者关于等比句的本体研究对本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对比汉英等比句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异同,,结合本体研究成果,对对外汉语等比句教学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等比句式 对比 句法-语义 语用 对外汉语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4
- 第一节 研究意义8-10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0-14
- 一、 国内汉语等比句式研究10-11
- 二、 国外等比句式研究11-12
- 三、 对外汉语角度的等比句研究12-14
- 第二章 汉英等比句的句法对比14-35
- 第一节 等比句的界定和范围14-16
- 一、 等比句的界定14-15
- 二、 等比句的研究范围15-16
- 第二节 等比句的分类16-17
- 一、 汉语等比句的分类16
- 二、 英语等比句的分类16-17
- 三、 本文对等比句的分类17
- 第三节 汉英等比句中 A、B 项的范畴问题17-19
- 一、 完全等同类等比句中 A、B 项的范畴问题17-18
- 二、 近似类等比句 A、B 项的范畴问题18
- 三、 汉语等比句的入句成分类型研究概述18-19
- 四、 英语等比句入句成分类型研究概述19
- 第四节 汉英等比句的入句成分类型对比19-25
- 一、 汉英等同类等比句的 A、B 项成分类型对比19-22
- 二、 汉语近似类等比句 A 像 B 这么/那么/一样 X 与英语近似类等比句 A……no more than22-23
- 三、 汉英等比句中 X 的成分类型23-25
- 第五节 基本句法功能对比分析25-30
- 一、 汉英完全等同类等比句句法功能对比分析25-28
- 二、 汉英近似类等比句句法功能对比分析28-30
- 第六节 汉英等比句的否定形式对比30-35
- 一、 A 跟 B 一样(X)的否定形式30-32
- 二、 英语 as……as (以及 the same……as )的否定形式32-33
- 三、 汉语等同类等比句 A 有 B 这么/那么 X 的否定形式33-34
- 四、 英语 A no less X(原级) than B34
- 五、 A 像 B 这么/那么/一样 X 的否定形式34-35
- 第三章 汉英等比句的语义对比35-50
- 第一节 汉英语义对比研究范围35-36
- 一、 汉语等比句的语义研究35-36
- 二、 英语等比句的语义研究36
- 第二节 汉英等比句中 X 项的语义特征对比36-40
- 一、 汉英等同类等比句式中 X 的语义特征对比36-39
- 二、 汉英近似类等比句中 X 项的语义特征对比39-40
- 第三节 汉英等比句中参照物 B 的语义特征对比40-45
- 一、 汉英等同类等比句中参照物 B 的语义特征40-43
- 二、 汉英近似类等比句中 B 项的语义特征43-45
- 第四节 汉英等比句式所表现出的不同语义关系45-50
- 一、 对比汉英等比句语义关系的意义45-47
- 二、 汉英等同类等比句语义关系对比47-50
- 第四章 汉英等比句语用对比分析50-61
- 第一节 汉英等比句的语用成分50-54
- 一、 汉英等比句的感情色彩对比分析50-51
- 二、 汉英等比句中的指称对比51-52
- 三、 汉英等比句的使用语境对比分析52-54
- 第二节 汉英等比句的特征描写54-57
- 一、 汉英等比句在特征描写上的共性54-55
- 二、 汉英等比句在特征描写上的差异55-57
- 第三节 汉英等比句的省略情况对比57-61
- 一、 汉英等同类等比句的省略情况对比57-59
- 二、 汉英近似类等比句省略情况对比59-61
- 第五章 汉英等比句的对外汉语教学61-64
- 第一节 英语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等比句时面临的困难61-62
- 第二节 针对英语留学生的汉语等比句教学对策62-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奚强;郑巧斐;;“A跟B(不)一样(X)”中“X”的隐现及其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3期
2 郝光顺;谈“像……一样/似的”结构[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本文编号:920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