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语言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语言学研究
【摘要】:高校校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的一个固定语,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从语音、语义、文化几个侧面研究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规律和特征。其创新点有三:一是除指出我国内地高校校名在语音结构上具有音节“偶数化现象突出”的特征之外,还分析了奇数音节数校名的产生原因,从而更全面地从语言学角度研究高校校名的语音特征;二是对校名的语义研究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首次提出“元素法”和“元素开头公式法”对校名构成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高校校名的语义构成成分,语料覆盖至学界尚未触及的独立院校校名;三是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内地不同类别高校的语义模式特征,指出了一些校名在词法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用于规范高校校名的“三大原则”。这有助于规范校名,保护高校校名这一无形资源。 在语音形式方面,我国内地高校校名具有“音节数偶化现象突出”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来自语言内部规律和语言的外部条件。此外,受校名中奇数音节地名和奇数音节学科的影响,还有一些校名音节数为奇数。 在语义结构方面,本文将校名的成分分为“表名称成分”和“表类别成分”两大元素,在此之下又细分为若干小元素,并以“元素开头法”将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构成模式分为六大类22小类。此外,本文首次研究了独立学院的校名构成模式,认为对于独立学院校名与校属二级学院院名混淆的现象,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 在语义模式特征方面,我国内地高校校名模式较为单一,表示地理概念的元素和表示高校特色的元素在数量上独占鳌头,,使得校名雷同率高。此外,部分校名在句法逻辑上也存在冗余、杂糅、不统一等一些不科学之处,需要进一步规范。 针对1980年以来我国内地的高校更名浪潮,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三大原则”:合乎逻辑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稳定性原则。高校更名需遵循这三大原则,以免造成品牌流失和资源浪费。
【关键词】:高校校名 语音形式 语义结构 模式 更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我国内地高校概述9
- 1.1.2 高校校名文化价值9-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2.1 对校名语义结构的研究10
- 1.2.2 对校名文化内涵的研究10-11
- 1.2.3 对高校更名现象的研究11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1-12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3.3 语料来源12
- 1.4 研究意义12-14
- 1.4.1 理论意义12-13
- 1.4.2 实践意义13-14
- 第二章 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语音形式14-23
- 2.1 音节数偶化现象突出14-20
- 2.1.1 表现14-18
- 2.1.2 原因18-20
- 2.2 音节数为奇数20-23
- 2.2.1 表现20
- 2.2.2 原因20-23
- 第三章 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语义结构23-36
- 3.1 直接构成成分23-31
- 3.1.1 表名称成分24-30
- 3.1.2 表类别成分30-31
- 3.2 构成模式(不含独立学院)31-33
- 3.2.1 以“地理”开头的校名31-32
- 3.2.2 以“政治”开头的校名32
- 3.2.3 以“单位”开头的校名32
- 3.2.4 以“特色”开头的校名32-33
- 3.2.5 以其他元素开头的校名33
- 3.3 独立学院校名构成模式33-36
- 3.3.1 构成框架33
- 3.3.2 主要构成元素33-36
- 第四章 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模式特征及存在问题36-43
- 4.1 模式特征36-40
- 4.1.1 普通本科院校36-38
- 4.1.2 高职高专38
- 4.1.3 独立学院38-39
- 4.1.4 分校办学点39-40
- 4.2 存在问题40-43
- 4.2.1 冗余41
- 4.2.2 杂糅41
- 4.2.3 不统一41-43
- 第五章 1980 年以来我国内地高校的校名变更现象43-51
- 5.1 四次高校更名高潮及原因43-44
- 5.2 1980 年以来我国内地高校的更名方式44-46
- 5.2.1 一次更名和多次更名44-45
- 5.2.2 部分更名、全部更名与恢复老校名45
- 5.2.3 依据校名构成元素来划分的更名方式45-46
- 5.3 1980 年以来我国内地高校校名变更的特征46-48
- 5.3.1 表示地理概念的元素扩大化46-47
- 5.3.2 表示学科特色的元素热门化与表示产业的元素泛化47-48
- 5.3.3 类别升级48
- 5.4 高校更名应遵循的原则48-51
- 5.4.1 合乎逻辑原则49
- 5.4.2 实事求是原则49
- 5.4.3 稳定性原则49-51
- 第六章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晓明;内地高校教师流向沿海地区原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9年04期
2 何向东;进一步发挥内地高校优势培养跨世纪的少数民族专门人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高任飞;;香港学生北大求学记[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5期
4 张缅;;关于我国内地高校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7年01期
5 徐艳丽;李梅;;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乌金;;让北大清华裸奔!![J];杉乡文学;2006年17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海涛;张文利;;关于在内地高校办好清真食堂的探讨[A];发展与创新——北京高校后勤饮食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战永佳;于秀敏;佟庆伟;;香港内地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比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婷;香港与内地高校之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2 记者 刘卫国;澳门高中毕业生去年1/3上内地高校[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王红玉;澳门学子青睐内地高校[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杨杰;内地高校支援西藏新疆工作研讨会在我区召开[N];新疆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王瑟;内地高校联合支援人才强疆[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尹世昌;内地高校探路免试招港生[N];人民日报;2011年
7 熊丙奇;内地高校如何做好对外开放招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李永宁;逾千香港考生 面试内地高校[N];人民日报;2012年
9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面对竞争,内地高校该怎样反思[N];广州日报;2012年
10 陈薇;香港学生为何钟情内地高校[N];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哲;我国内地高校校名的语言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