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偶位待嵌格的构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偶位待嵌格的构式研究
【摘要】:偶位待嵌格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待嵌格式,也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所收录的一种待嵌格式。偶位待嵌格是由奇位构成固定形式、偶位构成待嵌部分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框架结构。它是词语生成的一种手段,使用时根据交际需要在偶位嵌入新的成分从而构成一些新的词语。偶位待嵌格是待嵌格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格式之一,具有理据性、对称性、能产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偶位待嵌格的内嵌成分由不成词的语素、词或短语构成,它的语法性质多为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内嵌成分在语义上具有同形同义、异形同义、意义相反和意义相类的关系,在位序上遵循空间顺序、构词顺序和认知顺序。偶位待嵌格是在语块、认知整合和构式压制的作用下形成的构式。偶位待嵌格有它独特的语用价值,是日常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待嵌格式。大部分的偶位待嵌格不仅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还具有非常丰富的形象意义,而且偶位待嵌格能用其简单的结构将复杂而又多样的语言内容表达出来,体现了它在形式上的简洁凝练。通过对偶位待嵌格的研究,可以对偶位待嵌格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也将对其它相关格式的研究有一定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 偶位待嵌格 构式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5
- (一)研究概况10-13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3
- (三)研究范围13-14
- (四)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14-15
- 1.语料来源14
- 2.研究方法14-15
- 一、偶位待嵌格的界定和性质15-22
- (一)偶位待嵌格的界定15-17
- 1.待嵌格式及相关术语15-17
- 2.偶位待嵌格17
- (二)偶位待嵌格的性质17-22
- 1.理据性17-18
- 2.对称性18-19
- 3.能产性19-20
- 4.灵活性20-22
- 二、偶位待嵌格的内嵌成分描写22-29
- (一)内嵌成分的语法性质22-23
- (二)内嵌成分的语义关系23-26
- (三)内嵌成分的位序特征26-29
- 1.空间顺序26-27
- 2.构词顺序27
- 3.认知顺序27-29
- 三、偶位待嵌格的构式机制29-40
- (一)偶位待嵌格的构式特征29-31
- (二)偶位待嵌格与语块分析31-33
- 1.语块32
- 2.偶位待嵌格的语块构成32-33
- (三)偶位待嵌格与认知整合33-37
- 1.概念整合34
- 2.整合度层级划分34-37
- (四)偶位待嵌格与构式压制37-40
- 1.构式压制37-38
- 2.偶位待嵌格的构式压制38-40
- 四、偶位待嵌格的语用价值40-44
- (一)口语色彩浓厚40-41
- (二)形象意义丰富41-42
- (三)形式简洁凝练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海曙;;《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序[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2 冯凭;;试论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屈承熹;;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4 眸子;;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奕;;“像”与“象”的区别[J];新闻与写作;1991年09期
6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7 李杨;;论现代汉语专业课程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8 吴玉明;;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9 群一;;《平水韵》中入声字变为现代汉语一览表[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10 孔令达;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安排[J];语文建设;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一;;关于现代汉语“广狭同词”现象的若干考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10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刘醒龙;汉语的遗憾与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典与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王东;人教社驶出“新品旗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张念;明清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迟兰英;构建现代汉语强化教学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10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岩;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表达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葆贞;现代汉语强调范畴[D];河南大学;2010年
6 梁政;现代汉语示证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乔;现代汉语“X点”族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妍;现代汉语倍数负向表达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孟德腾;现代汉语NP的VP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23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