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中古单音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4:20

  本文关键词: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中古单音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古 单音新词 单音词义发展 单音常用词


【摘要】:中古汉语在汉语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既有对上古汉语的继承,又对近代汉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古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朝代更迭迅速,民族融合频繁、战争迭起,在文化上佛教引入中国,道教兴起,儒家文化进一步发展,儒释道并存。因此中古这一时期语言变化是相当大的,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汉语词汇是由单音词和复音词构成。上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如“春秋的《论语》,据统计复音词378个,而单音词有1126个,占总数的74.9%。”①在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复音词是由单音词作为词素构成的。因此单音词在词汇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古这一时期,虽然词汇复音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单音词的数量依旧很多,有些单音词的使用频率甚至超过复音词,因而论文以中古单音词为研究对象。本文的主体将分三个章节对中古单音词进行分析研究。 1、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意义、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中运用的理论和方法。 2、第二章研究单音新词。此章是本文重点。我们把中古划分为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五个朝代,依据《汉语大词典》语料库对各个朝代的单音新词按词性进行整理归纳,概述中古单音新词的面貌,同时分析概括出这些单音新词产生的原因: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产生和人们表述的精确要求。根据语音和形体的不同,对单音新词的来源进行了考察,在语音方面主要由同音造词和音变造词两种方式;在形体方面主要是依据旧形体产生新词和创造新形体。 3、第三章探讨中古词义的演变。中古单音词产生了大量新义位,无论是上古单义词还是上古多义词的义位都在中古丰富了很多。我们采用义素分析的理论对词义引申进行分析,,对核心义素和限定义素进行历时比较从而分析出词义扩大、缩小、转移。论文还考察了词义虚化这一现象,中古是虚词义高发时期,很多名词、动词、形容词虚化为副词。 4、第四章探讨中古常用词的发展。常用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将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常用词进行探讨。我们将中古划分为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四个时期,根据每个时期特有的常用词从共时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在基本常用词的分析上,我们主要从历时的层面对常用词进行同义替换分析。 5、第五章为结语。本论文从中古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思维等方面,运用语义场、义素分析等理论对中古单音词进行分析,探索了中古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关键词】:中古 单音新词 单音词义发展 单音常用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2-13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13-14
  • 1.3 论文的研究语料与方法14-16
  • 第二章 中古单音新词16-59
  • 2.1 中古单音新词的概貌17-27
  • 2.1.1 东汉单音新词17-19
  • 2.1.2 三国的单音新词19-20
  • 2.1.3 晋的单音新词20-22
  • 2.1.4 南北朝的单音新词22-25
  • 2.1.5 隋的单音新词25-27
  • 2.2 中古单音新词产生的原因27-38
  • 2.2.1 反映新事物、新概念而造新词27-34
  • 2.2.2 为表述准确细致而造新词34-38
  • 2.3 中古单音新词的产生方式38-59
  • 2.3.1 旧形单音新词38-53
  • 2.3.2 新形单音新词53-59
  • 第三章 中古单音词词义的演变59-75
  • 3.1 新义位的增加59-63
  • 3.2 词义的引申方式63-67
  • 3.2.1 限定义素减少词义扩大64-65
  • 3.2.2 限定义素增加词义缩小65-66
  • 3.2.3 词义转移66-67
  • 3.3 词义的虚化67-75
  • 3.3.1 从名词到副词的虚化68-69
  • 3.3.2 从动词到副词的虚化69-71
  • 3.3.3 从形容词到副词的转化71-75
  • 第四章 中古单音常用词的发展75-98
  • 4.1 单音常用词的演变75-91
  • 4.1.1 东汉时期的常用词76-80
  • 4.1.2 魏晋时期的常用词80-84
  • 4.1.3 南北朝时期的常用词84-90
  • 4.1.4 隋时期的常用词90-91
  • 4.2 单音常用词的同义替换91-98
  • 4.2.1 名词91-93
  • 4.2.2 动词93-95
  • 4.2.3 形容词95-98
  • 结语98-100
  • 参考文献100-102
  • 致谢102-10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廷德;同源词管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年06期

3 方一新;;汉魏六朝翻译佛经释词[J];语言研究;1992年02期

4 王贵元;现代汉字字形三论[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923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3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