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意动物熟语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21:11

  本文关键词:汉意动物熟语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物熟语 对比 文化差异


【摘要】:熟语一直是人们所钟爱的表达方式,它简洁生动,却蕴涵着深刻的真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动物熟语更是以其生动的形象,激起人们的联想,唤起人们的智慧,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汉意两种语言熟语中的动物意象的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了这两种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含有动物意象的熟语的汉意互译。本文按照汉意动物熟语的各种对应关系,通过大量的例证,对动物意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一、完全对应关系下的相同的动物意象和半对应关系下的相同的动物意象;二、半对应关系下的不同的动物意象;三、不对应关系下的空缺的动物意象。影响各种对应关系下汉意熟语中动物意象使用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天气情况,以及由此而生的不同的生活方式。第二,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赋予了动物意象不同的意义。第三,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第四,文化圈。不同的文化圈赋予了动物意象不同的意义。动物意象因此蕴涵了各自丰富的国俗语义。在对熟语中如此丰富的动物意象进行翻译时,就要求译者深刻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知识。
【关键词】:动物熟语 对比 文化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772;H13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3
  • 1.1 中国熟语与意大利熟语的研究现状8-11
  • 1.1.1 在中国的研究现状8-10
  • 1.1.2 在意大利的研究现状10-11
  • 1.2 研究要素11-13
  • 1.2.1 研究内容11-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2.3 研究目的12
  • 1.2.4 研究意义12-13
  • 2 汉意熟语概述形式特征13-27
  • 2.1 汉意熟语的基本情况13-15
  • 2.1.1 汉语熟语定义13
  • 2.1.2 意大利熟语定义13-14
  • 2.1.3 小结14-15
  • 2.2 汉意熟语的来源15-19
  • 2.2.1 汉语熟语的来源15-17
  • 2.2.2 意大利熟语的来源17-19
  • 2.3 汉意熟语的语言形式特征19-27
  • 2.3.1 汉语熟语的语言形式特征19-20
  • 2.3.2 意大利熟语的语言形式特征20-26
  • 2.3.3 小结26-27
  • 3 汉意动物熟语的语义对应关系比较27-40
  • 3.1 同种动物的对应和半对应关系27-34
  • 3.1.1 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27-31
  • 3.1.2 同种动物的半对应关系31-34
  • 3.2 不同动物的半对应关系34-36
  • 3.3 不对应关系36-40
  • 3.3.1 中国熟语没有的动物形象36-37
  • 3.3.2 意大利熟语没有的动物形象37-40
  • 4 造成汉意动物熟语差异的文化背景分析40-52
  • 4.1 不同地理位置40-42
  • 4.2 不同的宗教信仰42-44
  • 4.2.1 基督教42
  • 4.2.2 佛教和道教42-44
  • 4.3 不同的文献和典故44-47
  • 4.4 文化圈47-52
  • 4.4.1 中华文化圈47-49
  • 4.4.2 欧洲文化圈49-52
  • 结论52-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花萍;;为“汉字”重新定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周春华;;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吉海虹;浅析《红楼梦》中回目的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陈锵明;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丁亚元;;有效面授的内涵及其设计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甘翠华;;汉英成语修辞特点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庆伟;;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与基本要求[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5 陈纪建;;三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建构的方法论问题——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建构的反思[A];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冬青;曹炜;;论成语“望文生义”义入典应当缓行——兼与陈璧耀先生商榷[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玉磊;上海市部分高中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开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徐晓明;上海市部分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刘小飞;上海市杨浦区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琦;中华老字号商标命名的语言文化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佳;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950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0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