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行”状类量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22:04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行”状类量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状类量词 历时分析 语义分析 语法属性


【摘要】:量词是最能体现现代汉语特点的词类。量词不但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而且最能体现汉民族的思维特点,最能反映汉民族在对待外界时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这一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近几年来,人们对量词的研究日益丰富,成果显著。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量词这一大类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一部分研究则侧重于对量词内部小类的个别性和差异性研究。前一部分研究相较于后一部分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本文就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个别研究和差异研究。 在量词这一词类中,表示物体形状的量词很多,本文选取了“行”“列”“队”“排”和“溜”等五个表示行状外形特征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统称为“行”状类量词。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大量的语料事实,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语义学等相关理论,对“行”状类量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语法语义研究。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对当前国内外量词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这五个量词进行了语义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文所选的五个量词的语义演变进行了大致的疏通;另一方面从共时的角度对这五个量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不仅分析了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而且通过比较的方式分析了它们彼此存在的语义差异。第三部分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这组量词的语法属性,主要包括和量词组合的数词、名词、形容词的分析,还包括对量词三种重叠形式的分析。换句话说,我们在这部分要探讨的问题是“行”状类量词能和哪类数词、哪类名词、哪类形容词搭配,量词的重叠形式是什么,重叠以后能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表达什么样的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规律可循等等。 在汉语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的情况下,在汉语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本文试图对汉语中富有特点的“行”状类量词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以期探寻它们的使用规律,从而丰富研究汉语的理论,并对汉语教学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行”状类量词 历时分析 语义分析 语法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3
  • 1.1 选题的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10
  • 1.2.1 汉语量词的定名及分类研究7-8
  • 1.2.2 量词与其他词类之间语义选择的动态研究及量词的重叠研究8-9
  • 1.2.3 量词的认知研究9-10
  • 1.2.4 集合量词研究现状10
  •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10-11
  • 1.3.1 理论基础10-11
  • 1.3.2 研究方法11
  • 1.4 语料来源11-13
  • 第2章 “行”状类量词的语义分析13-27
  • 2.1 “行”状类量词的界定13-14
  • 2.2 “行”状类量词的意义演变考察14-19
  • 2.2.1 “队”的意义演变考察14-15
  • 2.2.2 “列”的意义演变考察15-16
  • 2.2.3 “行”的意义演变考察16-17
  • 2.2.4 “排”的意义演变考察17-18
  • 2.2.5 “溜”的意义演变考察18-19
  • 2.3 现代汉语“行”状类量词语义分析19-25
  • 2.3.1 “行”状类量词的语义共性19-21
  • 2.3.2 “行”状类量词的语义差异21-25
  • 2.4 小结25-27
  • 第3章 “行”状类量词的语法分析27-51
  • 3.1 数词+“行”状类量词27-30
  • 3.1.1 “行”状类量词与数词“一”的组合情况27-28
  • 3.1.2 “行”状类量词与“二”以上的数词的组合情况28
  • 3.1.3 “行”状类量词和“半”的组合情况28-29
  • 3.1.4 “行”状类量词和序数词的组合情况29
  • 3.1.5 “行”状类量词和概数词的组合情况29-30
  • 3.2 “行”状类量词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30-38
  • 3.2.1 “行”状类量词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31
  • 3.2.2 “行”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31-33
  • 3.2.3 “列”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33
  • 3.2.4 “队”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33-34
  • 3.2.5 “排”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34-36
  • 3.2.6 “溜”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36-38
  • 3.3 对“数词+形容词+‘行’状类量词”结构的考察38-43
  • 3.3.1 对可插入的形容词的考察39-40
  • 3.3.2 形容词与“行”状类量词搭配的语义分析40-43
  • 3.4 “行”状类量词重叠情况分析43-49
  • 3.4.1 “AA”式重叠44-45
  • 3.4.2 “一AA”式重叠45-46
  • 3.4.3 “一A一A”式重叠46-48
  • 3.4.4 “一AA”式重叠和“一A一A”式重叠的差异分析48-49
  • 3.5 小结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晖;;量词札记[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2 熊仲儒;量词“口”的句法认知基础浅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范利,聂春梅;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年01期

4 王立凤;;宾位数量名结构中“一”字隐现的认知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侯友兰;量词重叠的语法语义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950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0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3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