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翻译推介活动特征述评
本文关键词: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翻译推介活动特征述评
【摘要】: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翻译和推介活动非常频繁,也对近代中国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由翻译推介活动的客体、主体、翻译对策以及语言的变换形式几个方面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和推介活动的特点作了分析。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清晚期 翻译推介
【分类号】:K252;H059
【正文快照】: 人们一提到清朝末年的中国翻译方面的活动,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清末由政府出面组织人力所搞的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翻译,和严复为首的关于政治制度与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翻译,以及林纾为首的西方文学的翻译活动。实际上清朝末年进行翻译工作的还有相当多是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赵秀明;张文斌;;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重新审视严译名著《社会通诠》[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谭莲香;炉火纯青 形神兼似——《匆匆》张培基英译本赏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坤;;汉译押韵英语广告的影响因素及翻译策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云丽;;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更新[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蒋向艳;向着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Jiang Zhongji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3 段文静;《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4 邬若蘅;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曾奇;《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连美丽;科技英语中的省略现象及其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李林波;唐诗中典故的英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俞建青;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周丹;情景模式——可操作的翻译单位[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海燕;;近代中国对西方军事著作翻译述评[J];大家;2011年06期
2 戴建兵;陈晓荣;;“传教士与翻译: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6期
3 刘树森;;探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传教士与翻译”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5期
4 岳峰;张济民;;翻译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探析——基于儒经西传的视角[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嘉星;;传教士与闽南方言辞书[J];文献;2006年01期
6 杨慧玲;;明清时期西方人汉语学习史的开篇之作——评《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7 马云霞;;《圣经》汉语译本的历史[J];文史知识;2009年07期
8 辛世彪;;十九世纪传教士记录的海南临高语[J];语言研究;2007年04期
9 张伟;代钦;;“教科书”词源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曾晓渝;;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嘉星;;西洋传教士闽南方言研究述略[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张嘉星;;西方传教士与闽南方言辞书[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雅文;以翻译为先导的中韩近代西学之异同辨析[D];苏州大学;2008年
2 胡欣欣;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下对《论语》的译介与诠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梦田;《官话和合本圣经》的翻译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58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