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

发布时间:2017-10-05 08:11

  本文关键词: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


  更多相关文章: 名词动用 生成词库理论 逻辑转喻 事件强迫 施成角色 功用角色


【摘要】:文章认为名词动用属于逻辑转喻,可以用生成词库理论中的事件强迫来解释。对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十类名词动用的考察显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与前人的研究视角不同,这一方法不是看源名词在名源动词的语义结构中充当什么语义角色,而是反过来,看名源动词在源名词的语义结构中充当什么物性角色。这一独特的视角可以更好地解释一些问题,还可以揭示一些前人研究中没有发现的规律。与典型的逻辑转喻(宾语强迫)相比,名词动用呈现出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名词动用 生成词库理论 逻辑转喻 事件强迫 施成角色 功用角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研究”(10CYY03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国内外关于名词动用的研究成果颇丰,涉及语用、功能、认知、生成等角度。如ClarkClark(1979)、张伯江(1994)、徐盛桓(2001)、高航(2009)、王冬梅(2010)、程杰(2010)等。名词动用研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名词可以用作动词,有些不可以?名词和其转指的动词之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Pustejovsky;张秀松;张爱玲;;生成词库论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2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3 高芳;名动转用与含意[J];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4 代礼胜;;逻辑转喻与一般会话含义[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5 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5期

7 宋作艳;;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J];中国语文;2011年03期

8 刘顺;普通名词的时间性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9 宋作艳;;逻辑转喻的半能产性与多种解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10 黄正德;;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金梅;从隐喻思维看转化法的构词理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周巧云;;联合四字熟语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3 司显柱;彭媛;;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转类词语库的研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祁峰;;“副词+名词”结构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5 高新华;辛全民;;名动转类词的修辞阐释与翻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陆士宇;;“NP+了”句式的认知解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杨志玲;;语义的认知与替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宋晓霞;;副名组合中“名”的形式分析及存在理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9 翁义明;王金平;;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动因竞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10 林忠;;释“天人合一”与语法之“意合”[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马晓惠;;从认知视角理解名词动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惠玲;韩国语词类学的历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洪芳;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转类词的及物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向琦丽;现代汉语名词活用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钟鸣;汉英事件名词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8 许文颖;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秀娟;《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3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姚振武;关于自指和转指[J];古汉语研究;1994年03期

6 徐盛桓;论含意思维[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7 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4期

8 徐盛桓;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3期

9 张绍杰;;一般会话含义的“两面性”与含义推导模式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10 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作艳;;类词缀与事件强迫[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4期

2 宋作艳;;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J];中国语文;2011年03期

3 阎瑾;对名词动用的格语法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朱同;名词动用的语音条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4年01期

5 郭焰坤;古汉语名词动用的词义特征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张志华;试论古汉语名词动用的语义类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庄荣贞;古代汉语中名词动用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张博;古代汉语名词动用的多义性及译解[J];远程教育杂志;1997年03期

9 胡安顺;;名词动用与兼类词的界线[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10 赵s,

本文编号:975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75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d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