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双面胶》中情态助动词的性别差异

发布时间:2017-10-06 06:50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双面胶》中情态助动词的性别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社会语言学 语言定势 社会定势 情态助动词


【摘要】:通过考察电视剧《双面胶》中四对夫妇在42个会话中的情态助动词使用情况,我们概括出不同性别在情态助动词层面上的差异,并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女性在会话中较多使用表示认识情态和动力情态意愿的情态助动词;(2)男性的话语中包含着较多动力情态的能力和道义情态。根据认知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定势和社会定势之间的转喻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性的不同社会分工以及因此形成的不同社会地位,是出现上述结果的文化根源。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 语言定势 社会定势 情态助动词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社会取向以及社会语言学的认知取向,认知社会语言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它将语言与认知的普遍性研究转向社会文化语境下对语言变体和认知的研究,关注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意义的变体以及语言变体的意义的制约作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寿垣;英语助动词及其常用句型结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杨东;语用、语境与英语情态助动词的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3 赖鹏;吴克蓉;;模糊域概念与对外汉语情态习得——以“能”为例的模糊域语义阐释[J];语文学刊;2009年13期

4 赖鹏;;竞争模式视角下的情态助动词习得过程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5期

5 钟丽君;;奥巴马就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6 季红琴;;《圣经》语言情态的人际意义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7 熊文;;论助动词的解释成分[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8 万兰芹;;社会语言学与认知社会语言学之差异述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苏晓军;;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吉庆波;唐朝义;;浅析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灯”的隐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俊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岩;英汉情态助动词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欧倩;情态助动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春霞;“想”和包含“想”的词语的情态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刘卓;情态动词“要”的个案研究补论[D];延边大学;2006年

5 刘磊;语言抚慰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倪新颖;联结主义下‘能’的语义排歧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张丽;英汉硬新闻的介入资源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沈刚;“任何”与表任指义代词“什么”的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悦;从言语表征透视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建构差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戈秀兰;情态范畴的多维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1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81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