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的牧歌者形象——关于傅天虹诗歌中作者形象的一种辩证
发布时间:2018-03-06 06:04
本文选题:傅天虹 切入点:当代文论 出处:《文艺争鸣》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美国当代文论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是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包括生活(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是双向反馈的交流互动关系,由此构成文学的系统活动。~((1))具体到"作者"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则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世界",都有一种创作主体感受和加工特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心理机制。经过这样一种心理机制的艺术转化之后,作品中就会出现一个与作
[Abstract]:According to Abrams, a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ry commentator, literature is one of man's advanced spiritual activities, including four elements of life (world, author, work and reader). This constitutes the systematic activity of literature. There is an artistic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or the creative subject to feel and process the content of a particular life. After the artistic transformation of such a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ere will be an artistic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n the work.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新移民文学的发展与流变研究”(GD14XZW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古远清;;“亦狂亦侠亦温文”——评傅天虹的诗[J];扬子江评论;2009年05期
2 傅天虹;;傅天虹诗选[J];新诗;2012年02期
3 吴欢章;傅天虹短诗的构思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杨洪承;;在两岸三地发现诗意——论傅天虹诗歌创作与新移民文学[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5 王珂;;以香港诗人傅天虹为个案论“自传诗”写作[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冯亦同;诗国“明珠”与“小草”诗踪——傅天虹的香港诗创作及其文学活动[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寿桐;;汉语新诗与汉语新文学的学术辩证——从诗人傅天虹的文学状态与学术追求谈起[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1573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7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