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本文选题:《小团圆》 切入点:张爱玲 出处:《华文文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小团圆》体现出了张爱玲的晚期风格,"还钱"行为与身体叙事构成了互文性,"隔离"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姿态,"痛苦之浴"的人兽转化书写彰显深刻的讽刺艺术。《小团圆》采用了现代主义手法,散漫的叙述与成熟的张力无缝对接,对立、矛盾、冲突与分裂的力量造就了悲剧。
[Abstract]:"small reunion" reflects Zhang Ailing's late style, the behavior of "returning money" and body narration constitute intertextuality, "isolation" is the basic postu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beasts in "Bath of pain" reveals profound satirical art. "small reunion" adopted a modernist approach, Loose narration and mature tension seamless docking, opposites, contradictions,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of the force of tragedy.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辽;;《小团圆》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J];华文文学;2009年04期
2 李永涛;;《小团圆》:“散居文学”的惊诧之美[J];名作欣赏;2009年26期
3 高全之;;忏悔与虚实——《小团圆》的一种读法[J];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06期
4 贺琛;;《小团圆》出版事件的伦理审视[J];编辑之友;2010年02期
5 林莺;;《小团圆》颜色语言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禹来;周益龙;;浅析《小团圆》的人称视角[J];文学教育(中);2010年02期
7 止庵;;再谈《小团圆》[J];出版广角;2010年05期
8 张梅;;《小团圆》:母女冲突下的“对照记”[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9 高全之;;《小团圆》后话[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2期
10 许子东;;《小团圆》中的母女关系[J];新文学史料;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张悦;《人间小团圆》:一城自有一城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瓦当;也是人间小团圆[N];经济观察报;2014年
3 本报书评人 谢其章;《小团圆》中的真人真事[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杜军玲;《小团圆》再掀“张爱玲热”[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张爱玲长篇遗作《小团圆》中文简体版今天上市[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怀志霄;白头宫女话天宝[N];中华读书报;2014年
7 张宇宏;缘起文学馆[N];文艺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婷;《小团圆》综论[D];湖北大学;2011年
2 陶蓓;道是无情却有情[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丽斐;张爱玲遗作《小团圆》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4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7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