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继续“先锋”与主体迷失——重读余华的《兄弟》《第七天》

发布时间:2018-04-26 13:41

  本文选题:在细雨中呼喊 + 《活着》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正余华是中国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纵观他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大体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现实主义写作转向先锋写作,创作了《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被视为先锋文学的代表;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告别"虚伪的形式",由极端的"先锋"转向写实,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三次是进入21世纪,创作了《兄弟》和《第七天》。这两部作品诞生之后,引起了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失败之
[Abstract]:Zheng Yu Hua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roughout his more than 30 years of creative history, he has generally experienced three transformations: the first time, in the mid-1980s, he turned from realistic writing to pioneering writing, and created works such as "reality is a kind of mistake by the river," shouting in the drizzle ", and so on. The second time, in the 1990s, farewell to the "false form," from the extreme "avant-garde" to realism,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alive" Xu San Guan "," blood, "the third is into the 21st century, Created Brothers and the Seventh Day. After the birth of these two works, caused great controversy. Some people think it's a failure.
【作者单位】: 《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社;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绝望中的呼喊——《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人性批判[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何雪葵;;《在细雨中呼喊》视角解读[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3 叶楠;;论《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封闭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8期

4 马诚诚;;探寻《在细雨中呼喊》的孤独主题[J];文学教育(中);2013年09期

5 简宁文;;在细雨中呼喊[J];全国新书目;1999年12期

6 王文霞;;《在细雨中呼喊》的音乐叙事风格[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23期

7 刘娟;;祖父在我心中——析《在细雨中呼喊》中孙有元形象[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11期

8 黄田心;;残酷的温情——论《在细雨中呼喊》中“兄长”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3年03期

9 孙文莲;;生前死后的感悟——谈《在细雨中呼喊》的道家思想[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武航;陈爱强;;绝望与温情的诗意营造——探析《在细雨中呼喊》的氛围建构[J];百家评论;201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光恒;诗意和温情叙述的苦难[N];宜兴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季成;殷熙耕的《鸟的礼物》与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比较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2 刘晓媛;余华小说的审美性及其在消费社会中的传播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3 孙立新;非理性与温情的交织[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06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06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