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虚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21:08
本文关键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虚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是现存最早的南戏作品,而且因为产生的年代较早,未经后人妄改,得以保留戏文原貌,是研究宋元南戏体制和宋元语言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虚词为考察对象,对其中虚词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进行有必要且详细的解释说明;同时,对文本虚词的用例和出现频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结合定性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各个虚词在前代和后代的使用情况做大致的梳理,以探求该虚词的历时演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对汉语虚词及虚词研究的重要性、虚词的分类情况、《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基本情况与研究现状、研究所选取的版本和研究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第一章,统计、分析戏文文本中的介词用例,根据戏文文本的语料和介宾结构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将文本中的介词分为五个类别:时间、处所介词,对象、范围介词,原因、目的介词,工具、方式介词,凭借、依据介词;通过与同时期文献语料的对比研究,对该文本中介词的语用功能、语法意义等进行详细论述。第二章,统计、分析戏文文本中的连词用例,根据戏文文本的语料和连词在句中所起到的作用,将文本中的连词分为十种:并列连词、顺承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转折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因果连词、目的连词;通过与同时期文献语料的对比研究,对该文本中连词的语用功能、语法意义等进行详细论述。第三章,统计、分析戏文文本中的助词用例,根据戏文文本的语料和助词在句中的作用,将文本中的助词分为六类:动态助词、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概数助词、尝试态助词;通过与同时期文献语料的对比研究,对该文本中助词的语用功能、语法意义等进行详细论述。结语,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虚词系统进行简要的梳理,总结虚词在共时与历时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现象。从纵向上来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产生于宋元之际,其语言上承中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虚词的演变顺应了整体语言的发展进程。总的来说,作为早期南戏戏文,《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作者都为业余演员,因而文学造诣不高,导致戏文结构松散、插科打诨过多、艺术形式略显粗糙,由此戏文曲辞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通俗化、口语化,真实地反映宋元时期语言的基本面貌,对于研究宋元语言有着极高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近代汉语语法 虚词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研究对象9-10
- 第二节 虚词的分类概况10-11
- 第三节 《戏文三种》简介与研究现状11-14
- 第四节 《戏文三种》虚词研究的总体思路14-15
- 第一章 《戏文三种》介词研究15-35
- 第一节 引介时间、处所15-23
- 第二节 引介对象、范围23-30
- 第三节 引介原因、目的30-31
- 第四节 引介工具、方式31-32
- 第五节 引介凭借、依据32-33
- 第六节 小结33-35
- 第二章 《戏文三种》连词研究35-55
- 第一节 并列连词35-38
- 第二节 承接连词38-39
- 第三节 递进连词39-41
- 第四节 选择连词41-42
- 第五节 转折连词42-44
- 第六节 假设连词44-46
- 第七节 让步连词46-49
- 第八节 条件连词49-50
- 第九节 因果连词50-53
- 第十节 目的连词53
- 第十一节 小结53-55
- 第三章 《戏文三种》助词研究55-71
- 第一节 动态助词55-58
- 第二节 事态助词58-59
- 第三节 结构助词59-63
- 第四节 语气助词63-68
- 第五节 概数助词68-69
- 第六节 尝试态助词69
- 第七节 小结69-71
- 结语71-73
- 参考文献73-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
本文编号:262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