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力报》文艺副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3:01
本文关键词:桂林《力报》文艺副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力报》 《新垦地》 《半月文艺》 《半月新诗》 《独秀峰》
【摘要】: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紧逼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拦,各地报刊行业和文学创作艰难生存,桂林却在此时出现了文人大量涌入,创作出版繁荣的景象,成为了抗战时期的文化城,桂林《力报》就诞生于这样特殊的时期。《力报》最初创办于1936年9月15日,地点在湖南长沙,一场大火之后,搬迁至湖南邵阳,邵阳《力报》是长沙《力报》的延续。随后由于人员内部分化,邵阳《力报》一分为三,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三家力报前前后后几经变迁,最后在原址停刊。桂林《力报》是《力报》史中一个小的部分,它创刊于1940年3月,于1945年在桂林沦陷时停刊,时间虽短,内蕴颇丰。桂林《力报》副刊众多,从文学到时事政治,包罗甚广,其中五个文艺副刊,更是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当时的文学生态,既有紧随抗战建国的时代脉搏而着力书写抗战,揭露社会,也有强烈抒情,抒发对自然,人生等的慨叹,更有对广西桂林地方特色的凸显……研究这样一份期刊,所触及的虽说只是冰山一角,但多少有助于把握当时的文坛风貌。现有的研究资料主要集中于湖南《力报》,对桂林《力报》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也多是从史料出发,对其副刊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则是以桂林《力报》五个文艺副刊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等,力求回到历史情境中去探知桂林《力报》文艺副刊的特色,把握时代脉搏,考察桂林《力报》的价值与意义。对《力报》创刊始末进行回顾,以及对桂林《力报》副刊《新垦地》的始末进行梳理是文章开篇的任务。这一章重新追溯了《力报》是如何由一家独立变成三足鼎立,几经辗转之后又在原址停刊的历程,其间既有战火的外在原因,也有内部人事变动的因素。接着是对桂林《力报》副刊《新垦地》创刊始末进行梳理,以主编人为依据,分为聂绀弩时期,邵荃麟、葛琴时期,聂绀弩再度回归时期,王西彦时期,孟超时期。文章第二部分是对副刊《新垦地》的研究,本章即从文艺之思、创作之论、译介之谈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第三部分则是对其它文艺副刊《半月文艺》《半月新诗》《蜜蜂》《独秀峰》的研究,着重探究每个副刊各自的特点,以及与《新垦地》之间的差异。总之从桂林《力报》的性质到五个副刊的倾向性,都始终保持着抗战建国、激进敢言的进步立场和精神,给中国报业发展注入了一份活力,给抗战建国尽了一份责任,同时也坚持着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力报》 《新垦地》 《半月文艺》 《半月新诗》 《独秀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9.29;I20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一、《力报》及桂林《力报》副刊创办始末11-29
- (一)《力报》创办始末11-20
- (二)桂林《力报》副刊《新垦地》创办始末20-29
- 二、理论、创作与译介——《新垦地》研究29-61
- (一)理论30-41
- (二)创作41-50
- (三)译介50-61
- 三、桂林《力报》的其他文艺副刊61-81
- (一)《半月文艺》、《半月新诗》61-73
- (二)《蜜蜂》、《独秀峰》73-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9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天;;改组后的贵阳《力报》[J];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运荣;严怪愚与《力报》[N];中华新闻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亚云;桂林《力报》文艺副刊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戴玉龙;《力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9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0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