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中重扬汉魏六朝文风
本文关键词:论汪中重扬汉魏六朝文风
【摘要】:汪中推崇汉魏六朝文风与他对汉魏六朝士风的自觉追寻有密切关系。汪中不仅在性情上与六朝士风有契合之处,而且在文章写作上特别青睐、有意追寻汉魏六朝风韵。汪中文章中的六朝风韵至少有三个表象:生命思索和悲悯意识、自我感伤情绪、重学问根柢和经史情怀。此外,关于汪中"土苴韩欧,以汉、魏、六朝为则"的说法实欠准确,汪中推崇汉魏六朝文风,但并不局限于此,他对唐宋文章的成功之处也有吸收。
【作者单位】: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
【关键词】: 汪中 六朝文风 自觉追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嬗变研究”(13CZW050)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扬州江都人,在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被视为扬州学派前期的重要代表之一。作为有清一代著名的文章大家,汪中在文章学上特别推崇汉魏六朝文风,对有清一代文崇汉魏六朝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方东树在《汉学商兑》中认为,扬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平;;汉魏六朝隐语文学的类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孙艳平;;汉魏六朝隐语文学溯源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田月丽;;汉魏六朝女作家及其作品概观[J];文教资料;2012年18期
4 郭建勋;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靳青万;汉魏六朝女性赋述论[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6 赵革萍;汉魏六朝以哀为美的悲怨文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7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拟作的创造性[J];求索;2006年06期
8 周尚义;;建构多维 领新赋海——评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孙鹏;;汉魏六朝音乐赋命名、分类及范畴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史素昭;;试论唐代碑志对汉魏六朝碑志的发展与超越[J];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雪梅;;汉魏六朝时期道教谪仙案例的考查[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成国;汉魏六朝官吏治巫论析[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杨夏;疯狂盗掘汉魏六朝古墓25座[N];法制日报;2012年
3 陈允吉;李贺与汉魏六朝乐府[N];光明日报;2003年
4 林大志;延展视野 深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5 国家图书馆《文献》季刊常务副主编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廷银;寓广博于精审之中[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2 蔡爱芳;汉魏六朝拟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庄新霞;汉魏六朝女性著述考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可超;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炼农;汉魏六朝乐府辞乐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宁宁(Jia Nningning);汉魏六朝“拟作闺音”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黄艳华;汉魏六朝杂史(辑本)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梅;汉魏六朝七夕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姝;汉魏六朝游记文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6年
5 徐海晓;汉魏六朝赋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南宝新;汉魏六朝京都赋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赵燕;汉魏六朝临终文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虹丹;汉魏六朝亲情诗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高永丰;汉魏六朝交友论文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王玉楼;汉魏六朝孝子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9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5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