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
本文关键词: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
【摘要】:对1959年苏雪林在台湾文坛发起的关于现代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进行考证:一是出于对新诗创作原则的维护;二是示好胡适以获得认同和肯定。借此发现苏雪林与胡适关系中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东西,以弥补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盲点,即苏雪林对胡适的感情除了敬仰,也包含着极为世俗的和功利性的一面。同时,对历来研究中过多采信苏雪林-己言论从而造成的研究信度问题提出反思。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苏雪林 胡适 象征诗派 研究信度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台湾皖籍作家研究”(SK2013b377) 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重点)“海外皖籍女作家研究”(2011FSSK01ZD)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1959年7月1日,苏雪林在《自由青年》上发表文章《新诗坛象征派创造者李金发》,谈及李金发创作及影响时称:“大陆沦陷,这个象征诗的幽灵又度海飞来台湾,传了无数徒子徒孙,仍然大行其道。”她批评台湾现代诗“晦涩暧昧到了黑漆漆一团的地步”,若台湾诗歌以李金发的“象征诗”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迎平;苏雪林传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疏恒;礼赞生命:苏雪林散文的精神内核[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王海燕;隽语·雅趣·真意——论苏雪林散文审美的三个层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尉天骄;论苏雪林散文中的民族文化情感[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王宗法;苏雪林论(下)[J];华文文学;2000年03期
6 黄忠来,杨迎平;背负旧传统的“五四人”——苏雪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4期
7 周艳华;以浩然之气 铸精美华章——苏雪林的散文[J];写作;2003年23期
8 赵普光;;历史中的个体及其阐释的可能性——读《苏雪林:荆棘花冠》[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宋蓓蓓;尉鹏;;新诗批评园地中的奇葩——论苏雪林的新诗批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吕若涵;;论苏雪林的散文批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维保;;国家情怀: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年镜像——论苏雪林的战时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晖;写在《苏雪林与她的徽商家族》前面[N];黄山日报;2008年
2 汪修荣 编辑;寂寞苏雪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赵川;台湾海峡真的“变窄”了[N];深圳商报;2011年
4 豆娘;遭遇苏雪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俐丹;苏雪林浙地时期的民俗生活及其相关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南;论苏雪林的散文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庆鹤;苏雪林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方秀娜;论苏雪林作家批评的多重色彩[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5 雷超;苏雪林与中国文学的性灵传统[D];西南大学;2014年
6 王卫平;苏雪林的思想与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王娜;苏雪林民国二十三年日记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8 解晨;论苏雪林作品中的女性情结[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阮小慧;苏雪林的文学思想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10 郭浏;传统与宗教间的“五四人”—苏雪林[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14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1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