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梵净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21:00

  本文关键词: 生态系统多样性 水青冈群落 全球对比 世界遗产价值 出处:《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梵净山是世界上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的代表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梵净山是缔约国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提名地,包括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印江洋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对国内外缺少如梵净山等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世界遗产生态价值等问题的研究,以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为指导,于2014-2017年间,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文献查阅、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梵净山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梵净山生物多样性和水青冈群落全球对比及梵净山生态系统世界遗产价值等内容。(1)梵净山植物物种丰富、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交汇的关键场所和扩散型东亚分布植物东西渐渗的重要廊道。梵净山既是热带植物北上延伸的栖息地,又是温带植物南下扩展的“避难所”,还是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与中国-日本成分东西渗透的“缓冲区”,成为许多南不及南岭、北不达秦岭的植物交汇地带,相比之下更多的阻碍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同时,梵净山作为武陵山脉主峰,是武陵山走廊的重要组成,众多东亚成分在此扩散,结合王文采扩散型东亚分布植物研究,可知半数扩散型东亚植物在此分布,并以“由西向东方向”为主。(2)梵净山是群落演替发展的典型研究场所,其热带森林成分与温带森林成分并茂发展、冲突激烈,二者在小区域内通过高山效应得以完美保存和展示。梵净山历经自第三纪以来的漫长地质变迁,以其为分布北界的类群以乔木为主,且常绿成分优势明显,以其为分布东界的类群也以乔木为主,但落叶成分性质突出,且常绿林分布面积约为16,302 ha,落叶林分布面积约为16,464 ha,二者相当,可知梵净山常绿成分与落叶成分并茂发展,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竞争激烈,是典型的热带-温带过渡区域。梵净山为常绿与落叶乔木的交叠、生存和竞争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并成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竞争与共存,群落演替发展的重要研究场所。(3)梵净山各级生态系统美学价值极高,类型多样,从生态系统型—生态系统属均十分丰富,且群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优于众多满足标准VII和标准Ⅹ的世界遗产地。梵净山水路交错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差巨大的地势和交替冲突的气候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境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从生态系统型到生态系统属,共发育了10类景观价值中的7类,各个层次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丰富多样的生境和生态系统类型为梵净山群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环境基础,同时物种多样性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植物群落共6植被型组19植被型62群系,分布了逾7,100种动植物,在较小面积内集中体现了不同温度带的植被群落类型和集中分布了大量物种。(4)梵净山水青冈群落是亚热带地区水青冈群落的最重要的典型代表区域,是全球水青冈属植物多样性中心和现代分化中心之一,若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则将填补全球水青冈世界遗产系列在亚热带地区分布的空白,其水青冈群落应当与欧洲和日本的寒温性水青冈群落受到同等保护。梵净山水青冈群落分布面积达15,646 ha,是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面积的亚热带性水青冈群落。相对于位于亚热带北缘且水青冈群落中常绿成分仅占17.02%的神农架和零散分布且因飓风和人为砍伐而造成北美亚热带水青冈群落逐年减少的东马德雷山脉、佛罗里达等地而言,梵净山亚热带性质水青冈群落无论分布面积、海拔跨度、物种组成、常绿成分、群落结构等方面明显优于全球其他亚热带分布地,是全球水青冈属植物多样性中心和现代分化中心之一,可能也是水青冈的起源中心之一,为研究原始亚热带水青冈群落的演化过程提供关键场所。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Fanjing Mountain ecosystem ,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Fanjing Mountain and the world heritage value of China - Himalayan region by field investigation , laboratory analysis ,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 ( 2 ) The Fanjing Mountain is a typical research place for community succession development , and its tropical forest composition and temperate forest component are developed , the conflict is intense , both of them are well preserved and displayed through high mountain effect in small areas . ( 4 ) The Qinggang commu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ypical representative regions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es diversity centers and modern sub - tropical communities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定豪;王英;姚伦贵;李莉;蒙春红;吴昌鞠;潘成坤;;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脊椎动物种类变化情况[J];吉林农业;2016年22期

2 苏岩;罗键;甘小平;孟波;黄静;李九彬;王志坚;;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与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3 吴腾飞;邓湘雯;黄文科;李昌;康文星;崔飞;方晰;;南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4 黄琴;邓洪平;王茜;宗秀虹;杨小艳;王国行;;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5年10期

5 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肖玉;鲁春霞;;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资源科学;2015年09期

6 李佳;陈佳;杨新军;;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以西安市上王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05期

7 汪晶晶;章锦河;王群;黄剑锋;;旅游生态系统能值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5年02期

8 杨灿;朱玉林;李明杰;;洞庭湖平原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2014年12期

9 傅伯杰;刘宇;;国际生态系统观测研究计划及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7期

10 彭羽;卿凤婷;米凯;薛达元;;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尺度效应及其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安明态;喻理飞;张华海;杨瑞;;佛顶山与梵净山、雷公山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马克平;陈灵芝;杨晓杰;;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念、研究内容与进展[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林馨;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温远光;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张谧;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物种共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小岚;滇西北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熊建利;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种群监测[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539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39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