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如何能够更好地将禅学思想引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11 21:25

  本文选题:禅文化 切入点:环境艺术设计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禅,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哲学,带有明显的中国化特征。从禅的内涵来说,自然主义和人格主义都有所体现,这都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禅的意义和价值还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承和进一步拓展两个层面,这对中国古典环境艺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禅宗思想博大精深,从艺术形态的角度来讲它包含着深刻的审美理解,对国内外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禅学思想引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手法,证明了人们对美追求,已经从表面化的感官刺激,逐步过渡到更深层的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要想做好“禅风”艺术设计,必须要深刻的了解“禅”,掌握其规律和内在文化内涵,从而将建筑设计与精神追求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和谐境界。禅意风格具有自然天成、意境之美、不全之全、黑白灰用色特点,在家具饰品、建筑作品上均有所表现。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化繁为简、回归自然、利用光影和绿植等元素,打造禅意空间,营造古雅别致的禅意氛围。最后文章结合杭州法云安缦酒店为例,详细阐述了将禅学思想引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细节,从实践角度补充说明了文章的主题。
[Abstract]:Zen, as a philosophy of spiritual phenomena, has obviou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Zen, naturalism and personality are both embodied, which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ese aesthe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Zen a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inheritanc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ultur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Chinese classical environmental art. From the angle of artistic form, it contains a profound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ar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troduction of Zen thought in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proves that people pursue beauty. It has evolved from superficial sensory stimulation to a deeper pursuit of the spiritual level.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artistic design of "Zen style," we mu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Zen", master its laws and inter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u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piritual pursuit are combined to create a new harmonious realm. Zen style has natural natur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complete, black and white gray color characteristics, in furniture ornaments,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we can use the elements of light, shadow and green planting to create the space of Zen meaning and create the elegant and unique Zen atmosphere. Finally, the article takes the Fayunamian Hotel of Hang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tail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Zen thought into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nd explains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朝晖;环境艺术设计文化意识的强化[J];湖南包装;2004年03期

2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研究生 速写选登[J];南方建筑;2005年06期

3 鲁睿;;鲁睿环境艺术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李双喜;;有感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1期

5 赵红梅;;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04期

6 胡春明;;环境艺术:让城市更美丽[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2期

7 吴杭;;对环境艺术中美术因素的分析[J];农家科技;2011年03期

8 张凯;;新技术新材料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年09期

9 安剑峰;;环境艺术设计中水的意义[J];才智;2011年36期

10 杨元高;;环境艺术设计中韵律手法的思考与应用[J];艺术教育;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云;郄恩田;尹传垠;;关于中国环境艺术教育方向及模式的探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何明;;简述环境艺术表现图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形式[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俞明海;周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蔡在威;;理气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环境艺术[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郭义博;乔飞;;环境艺术设计形态语义之理论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6 张瑜;;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奕;孙延;;环境艺术设计情感语言的架构与表现[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毛白滔;;色彩与建筑环境创造[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琪;;浅析陶瓷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美学的意义[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奎庭;环境艺术师是城市的美神[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杨亚彪;环境艺术师的使命[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春明;环境艺术:让城市更美丽[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郑极;现代建筑呼唤环境艺术[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奎庭;建筑、环境、艺术生命的回归[N];中国环境报;2005年

6 特邀嘉宾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主任张绮曼 本报记者 梁捷;让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活[N];光明日报;2003年

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詹庆旋;关于环境艺术照明的基本理念[N];消费日报;2005年

8 顾孟潮;环境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环境化[N];中华建筑报;2002年

9 张绮曼;让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活[N];中华建筑报;2006年

10 李桂媛 李运江 夏元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N];中华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晨晨;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洪伟;快速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牛s,

本文编号:1599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99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