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河北省正定古城空间设计文化溯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21:45

  本文选题:正定古城 切入点:空间 出处:《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古城空间是历史文化的特殊载体,因此古城空间设计可以反映出影响空间形态的文化脉络、设计准则以及古人规划城市时内在的逻辑思考。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军事重镇以及佛教圣地,它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为正定古城未来的空间改造与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中国的古城空间研究提供—种新的路径。古城空间包括外部整体山水格局、内部整体空间格局、城墙与城门体系、建筑空间、街巷空间以及公共空间,通过文献查找、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归纳对比等方法,空间形态显现出其在选址、规模、格局、方位等方面受到中国文化中山水文化、礼制文化、防御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科学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围合性、秩序性、防御性、复合性四大独特的空间特征。所以,正定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应当将文化对空间的影响考虑其中,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城空间中标志物、中心节点、轴线、道路、边界以及区域的分级控制,提出古城空间设计中的解决策略,最终将古城空间的“核心”即文化脉络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Abstract]:The city space is a special carrier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o the city space design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space form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logical thinking inherent design criteria and the ancient city planning. Zhengding is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s an important military stronghol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Buddhist shrine, value of city space form it has high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cient city of Zhengding future space transformation and space design, while providing for the spac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Chinese new path. The space of the ancient city including exterior landscape pattern, the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of internal space, building walls and gates system, street space and public space, through literature search, field research data analysis, induction, comparison method, spatial form showing its location, size, pattern, range and other aspects are Chinese culture In landscape culture, etiquette culture, defense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and scientific culture, thus forming the enclosure, order, defensive, compound fou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of Zheng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space considerations which, based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field of research, the symbol of city space, the central node, axis, road boundary and regional classification control, put forward the city space design solutions, will city space "core" culture context better inherit and develop.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城[J];建筑与文化;2012年02期

2 王军;刘太格建议 北京应将新市区和旧城区分开发展,促进古城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0年05期

3 谭英;福建泉州古城保护回顾和探索[J];世界建筑;2001年06期

4 卡努德·拉森;西藏古城拉萨[J];世界建筑;2001年06期

5 徐春宁;界——历史与现代生活空间的交汇——苏州环古城地区风貌保护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3期

6 杨玉玲;;云南省古城保护经验多[J];城市规划通讯;2002年06期

7 俞义,王深法,陈苇,陈和平 ,童力;地灵人杰的江南古城——析古慈城的人居环境[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8 谭颖;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5期

9 白延林;古城保护 改造与城市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3年08期

10 黄毅;;古邑如皋展新貌——如皋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纪实[J];建筑与文化;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平;谢军;;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星;;试论兰溪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3 白志刚;;北京还是非北京——简介巴黎可供借鉴的经验[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阳建强;;南京古城格局的独特魄力与保护延续[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贺艳;;区域视野中的古城保护——贺江流域古城群体的价值评估与整体保护[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张慧娜;李军环;周搏;;堡子里古城的保护与更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徐春宁;;界——历史与现代生活空间的交汇——苏州环古城地区风貌保护工程规划[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赵晓梅;王鹏;;英国古城保护比较——以达勒姆、约克和巴斯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任俊卿;高文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以河北省广府古城保护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许继清;曹坤梓;;黄泛平原“水域古城”类型与特色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遵循“六个一”[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记者 徐可 通讯员 崔玉梅 张露;山海关古城保护成“民心工程”[N];光明日报;2004年

3 通讯员 崔玉梅 张露 记者 石羽中;山海关古城保护再起“烽火”[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4 通讯员 彭若倩 记者 曹丽娟、王守本、吴永哲;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全面启动[N];河北日报;2003年

5 本报通讯员 王瑞军 本报记者 曹丽娟 吴永哲;山海关:重塑天下第一关[N];河北日报;2004年

6 国家名城委副主任 郑孝燮;开发新区 保护古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复兴山海关 打造新古城[N];人民政协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龙仙花 特约记者 张顺心 通讯员 彭承武;把古城打扮得更美丽[N];团结报;2004年

9 张立文;投入20亿,复原山海关古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刘世领 孙巡;扬州古城保护小心“动手术”[N];新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广实;聊城古城保护模式及更新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2 夏芳;时空矛盾下的古城更新模式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汪楠;歙县古城空间形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朱勇;茶陵古城保护与更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柳娜;韩城古城传统建筑风貌及其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付晓云;古城开封乐观街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田野;榆林古城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谭祺;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陈小凡;潮州古城发展演变及保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殷晓磊;宋以前中国南疆地区古城分布及形态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8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728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