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当代艺术中“日常物”的语义转换

发布时间:2018-08-02 18:01
【摘要】:在当代艺术中“日常物”的运用越来越多,这种“日常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作为艺术品出现,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物件都可以当作艺术品出现在美术馆里的。这篇论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进入当代艺术语境的新入口,你能够在其中找到理解当代艺术作品的潜在途径。本篇论文通过对日常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解读和在不同时期的潜在形成,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其信息中发现当代艺术作品的灵活性和观念上的开放性。而这种观念性和开放性促使观众可以从当下的个人经验和共同的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中寻找灵感和阐释。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提出日常物的概念以及日常物的形成,对日常物在生活中和艺术环境下的概念做出不同的理解,并从社会因素和艺术史的因素方面解释这种艺术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二:通过分析日常物在古典艺术时期、现代艺术时期和后现在艺术时期的转化过程,得知日常物是如何善变的。再通过不同艺术家的例子以及艺术哲学方面的分析,看到日常物是如何被艺术家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的,目的在于了解日常物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变化。三:最后这种创作手段,在当代艺术发展中产生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对艺术家自身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素质方面的分析,找到这样创作作品的同时产生的缺陷。此外,还对中国的艺术状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后对于科技时代的到来,探索这种创作方式的更多可能性和影响。总之,本文以“日常物”作为出发点,帮助观众开拓视野和思路,激发灵感。从全新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自由的探索和体验“日常物”带给观者的乐趣。
[Abstract]:In contemporary art, more and more "everyday things" are used. This "everyday thing" can appear as a work of ar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Not all life objects can be seen as art in the art gallery. This paper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new entrance into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you can be in it To find a potential way to understand the works of contemporary art. This paper combs and summarizes the flexibility of contemporary art works and the openness of idea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everyday object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the potential formation of different period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common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are sought for inspi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e concept of everyday objects and the formation of everyday object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of everyday objects in life and in the art environment,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is art from the social factors and the factors of the history of art. How does the elephant form. Tw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everyday objects in the classical art period, the modern art period and the present art period, we know how the daily things are changed. Through the examples of different artist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rt philosophy, the purpose is to see how the everyday objects are used by the artists to the works of art. It i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daily things in the process of art development. Three: the final creation means, the needs and problems produ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elf quality of the artists themselves, find the defects of the same works in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the state of art in China is also the state of art. Analysis and contrast. Finally, for the arrival of the 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xplore more possibilities and effects of this way of creation. In a word, this article takes "everyday thing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help the audience to open up their vision and ideas and inspire the inspiration. From a new angle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works of art. The fre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of "daily things" bring to the audience. The pleasure of the viewer.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敏;浅谈艺术表演中的信念价值论[J];理论界;2005年07期

2 胡中辉;;谈新时期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黑龙江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研究方法及重点[J];艺术教育;2010年07期

3 黄敬富;;试论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12期

4 黎国荃;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记苏联艺术家表演团的演出[J];人民音乐;1960年05期

5 ;东方彩霞——中国少数民族穿戴艺术表演掠影之一[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3期

6 ;东方彩霞——中国少数民族穿戴艺术表演掠影之二[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5期

7 王德玲;;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年24期

8 闫晓玲;;艺术表演时怯场的成因和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8期

9 兴泉,张婧,立红;德州高跷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表演[J];山东档案;2000年02期

10 王琼瑶;;对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目标和方法的探讨[J];网络财富;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卢晓兵 华谦 邱爽;市第22届民间艺术表演举行[N];平顶山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郭青剑;民族艺术表演人才又面临断层[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记者 丁莉娅 通讯员 方虹慧;安徽财政真金白银助演艺院团改革[N];中国财经报;2011年

4 记者 冯珉 通讯员 方虹慧;财政“真金白银”助演艺院团改革[N];安徽日报;2011年

5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马琳;政府应该补助艺术吗?[N];东方早报;2011年

6 见习记者 许光耀;时尚艺术:找准定位多创新是关键[N];解放日报;2011年

7 沈敏华;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发展的广阔天地[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吴纶卿;艺术表演也要讲诚信[N];光明日报;2002年

9 艾涛;江苏省艺术表演场馆探寻行业管理新模式[N];今日信息报;2006年

10 记者 付永奇;视觉盛宴亮三川[N];周口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丙娜;构成艺术在现代大型艺术表演中的运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王博;河北省省属艺术表演院团生存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廉欣;浅论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舞创作[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4 王铁铮;西北乡镇多功能小剧场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晓涵;音乐美学视野下的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6 胡英姝;影响我国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发展因素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7 郁伟伟;文化融合视角下艺术表演舞中融入“中国元素”之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7年

8 李济含;当代艺术中“日常物”的语义转换[D];鲁迅美术学院;2017年

9 武定宇;台湾公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孙婷婷;公共艺术项目范式与中国政策制定的探究[D];东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0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160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5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