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晋东南陵川黄庄传统村落民间信仰建筑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5:41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之根。自古以来,村落的形态就表现为以民间信仰建筑为中心的向心性,民间信仰是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民间信仰作为非物质文化,只有依靠物质空间载体才能得以表现,因此作为民间信仰重要物质载体的民间信仰建筑空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反映了当地精湛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体现了传统的建筑文化,而且表达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并承载着民间信仰使民间信仰文化更好的在活态中传承。然而在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的浪潮下,民间信仰及其建筑空间载体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其存续和发展遭遇了严重的阻碍。本文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历史文化最深厚的晋东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建筑学、景观风水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收集、图表分析、数字模拟等方法,通过对晋东南陵川县黄庄村传统村落民间信仰建筑空间的具体研究,来充分挖掘晋东南传统村落中各类民间信仰建筑空间与村落的有机融合,并揭示其与乡土社会、村民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与当代新农村中庙宇脱离环境的建设方式完全不同。论文围绕这一中心分四部分展开剖析:第一部分是基础概况分析。介绍晋东南地区和黄庄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研究其对民间信仰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总结民间信仰及其建筑空间的属性、体系、特点和类别,构建民间信仰建筑空间谱系。第二部分是具体内容分析。首先深入探讨黄庄村传统民居中民间信仰建筑空间和信仰构件的多样,渗透到民居的建造过程中,解析其与民居建筑的关系,并涉及当代的利用情况。接着详细阐述了村庙、祠堂、戏台等公共信仰建筑空间的空间构成特点。第三部分是关联性研究。深入剖析黄庄村民间信仰建筑空间与街巷空间、村落整体格局、风水、自然环境、乡村景观等的依存关系,并结合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更深层次的探讨民间信仰建筑空间与村民生活、民俗活动的联系。第四部分是当代的保护与利用。在解析民间信仰建筑空间的当代意义和面临的多种困境的基础上,从问题的本质出发探索解决途径,并提出传统村落民间信仰建筑空间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模式。本课题是传统村落、民间信仰和建筑空间研究的独特视角,而且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当代新农村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241.5;TU251
【部分图文】:

晋东南,区位,民间信仰,人文环境


统村落民间信仰概况间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地理环境主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人文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同地区民间信仰的不条件,人文环境是影响民间信仰的充分条件。成了与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适应的地域性巅,发

地形图,晋东南,地形


下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形成极其明显悬殊的反势磅礴、高耸险峻。,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11.5℃,年平均降雨量为 650 毫米。由于山地同纬度地区低 5℃以上;降雨量明显比华北大西北季风的影响,雨量是四季中最少的,雨水影响,降雪稀少;而夏秋两季,受东南季风的雨,还有暴雨山洪,而且雷阵雨天气经常伴有图 2-2 晋东南及周边地形Fig.2-2 Topography of Southeast Shanxi andits Surrounding

晋东南,泽州,黎城,陵川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区。1985 年,撤销晋东南地区,将晋城、阳城、沁水、高平、陵川 5 个县归为晋城市新建地级市),范围与古泽州一致。城区、郊区、长治、潞城、长子、壶关、沁县、留、黎城、沁源、襄垣、武乡、平顺 13 个县(区市)归为长治市,辖区与古潞州、州一致。至此,晋东南地区只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存在。(图 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春海;;民间信仰图像研究(上)——以泰山二神、四仙形象为例[J];翠苑(民族美术);2017年01期

2 陶冶;;信仰民俗(上)[J];民俗研究;1987年04期

3 徐鹍;;“万物有灵”与信仰民俗诸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陶冶;;全国第四次民俗学学术讨论会在南昌召开[J];民俗研究;1989年04期

5 刘晓峰;;中国桃信仰民俗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曹国庆,胡长春;麻姑的传说及其信仰民俗[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7 潘宏立;;一个闽南渔村的信仰世界——福建惠安港村信仰民俗的田野调查[J];民俗研究;1991年02期

8 于一;信仰民俗与戏剧、藏戏[J];西藏艺术研究;1997年03期

9 才仁措;;青海共和汉藏民族杂居村落的信仰民俗——以恰藏村的个案研究为例[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10 田兆元;;民俗研究的谱系观念与研究实践——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富春;中国古代祈财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文忠祥;土族民间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芝;晋东南陵川黄庄传统村落民间信仰建筑空间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茜;甘肃秦安县圣母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3 张贞;嵌入网络的信仰皈依[D];辽宁大学;2018年

4 朱蒙蒙;社区变迁中的民间信仰[D];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

5 李祎;当前都市中的佛教放生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刘资颖;民间信仰生活的当代观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郭康;鬼神信仰民俗的社会管理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岚;生态伦理视野下我国树木信仰民俗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6年

9 李瑜晗;明代西安都城隍信仰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沈士军;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2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42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