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生态敏感性对景观动态的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8 10:52
明晰生态敏感性变化特征对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管理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特征及其对景观动态变化的响应特征仍不清楚。因此,本文以祁连山东段为研究区域,在相关学科理论支撑下,基于2001年、2009年的Landsat TM数据、2017年的Landsat OLI数据,运用ArcGIS、ENVI、FRAGSTATS等软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构建生态敏感性模型,对祁连山东段斑块类型水平上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动态变化和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敏感性对景观动态变化的响应,以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景观动态变化的影响,为祁连山区的管理与保护,水土流失的控制,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斑块类型水平上,2001—2017年草地在整个景观中面积和斑块数量最大,是整个景观中的优势景观组分;其次是裸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冰雪和水域的面积与斑块数量最小。各景观组分之间面积、数量、形状变化都存在差异。灌木林地的面积、数量都在增加,在整个景观中是稳定的;乔木林地、水域和冰雪的面积、数量在减小,在整个景观中是不稳定且脆弱的;裸...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18图 4-1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面积变化Fig. 4-1 Changes in landscape components from 2001 to 2017木林地、裸地和乔木林地在整个景观中面积占比较大,其中 2001 年、2009 年林地的斑块类型面积指数分别为:2049.49 km2、2389.65 km2、2858.56 km2,总面积的 22.52%、26.25%、31.40%。2001 年到 2009 年灌木林地的面积增加了增加幅度为 16.60%。2009 年到 2017 年灌木林地的面积增加了 468.91 km2,19.62%。2001 年至 2017 年灌木林地的面积总体上增加了 809.07 km2,2009—地面积增加的速率明显高于 2001—2009 年。由此说明,灌木林地面积的不断
图 4-2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变化ig. 4-2 Change of average patch area of landscape components from 2001 to 20斑块面积反映了景观组分的平均状况。从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平均斑图 4-2)中分析得出,2001 年、2009 年、2017 年草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在整个其次是裸地、灌木林地和冰雪,乔木林地和水域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草地积先增加后减小,总体上是减小的。裸地、灌木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是在不冰雪的平均斑块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总体上是增加的。乔木林地的平均斑块增加,总体上是增加的。水域的平均斑块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总体上是增加观组分数量动态变化分析块数量可以体现出景观的空间格局,破碎度指数可以体现出景观组分的破碎度指数越大,景观组分的破碎化程度就会越大,反之,破碎度指数越小,则碎化程度就会越小。斑块数量指数与景观组分的破碎度指数之间有显著的正。从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斑块数量和破碎度变化(图 4-3)中可以得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红线划定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性开发研究[J]. 李永格,李宗省,冯起,卫伟,杨静,吕越敏,桂娟,袁瑞丰,张百娟. 生态学报. 2019(07)
[2]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 陈奕彤,熊康宁,肖时珍,肖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3]干旱区生态移民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 王鹏,王亚娟,刘小鹏,温胜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2)
[4]基于不透水面的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 冯珊珊,樊风雷.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5]宝鸡市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 郭力宇,李怡,郭昭.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5)
[6]太原市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J]. 侯志华,马义娟,贾宇平. 生态科学. 2018(04)
[7]灾后重建干扰下芦山县景观生态格局的变化特征[J]. 彭勃,付永胜. 生态科学. 2018(04)
[8]克拉玛依市中部城区外围生态敏感性评价[J]. 韩鹏冉,严成,孙永秀,岳健. 干旱区研究. 2018(05)
[9]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敏感性变化[J]. 甘琳,陈颖彪,吴志峰,千庆兰,郑子豪. 生态学杂志. 2018(08)
[10]生态移民安置区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以红寺堡区为例[J]. 孔福星,王亚娟,刘小鹏,王鹏,陈晓.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硕士论文
[1]北京西部山地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研究[D]. 张彬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71425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18图 4-1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面积变化Fig. 4-1 Changes in landscape components from 2001 to 2017木林地、裸地和乔木林地在整个景观中面积占比较大,其中 2001 年、2009 年林地的斑块类型面积指数分别为:2049.49 km2、2389.65 km2、2858.56 km2,总面积的 22.52%、26.25%、31.40%。2001 年到 2009 年灌木林地的面积增加了增加幅度为 16.60%。2009 年到 2017 年灌木林地的面积增加了 468.91 km2,19.62%。2001 年至 2017 年灌木林地的面积总体上增加了 809.07 km2,2009—地面积增加的速率明显高于 2001—2009 年。由此说明,灌木林地面积的不断
图 4-2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变化ig. 4-2 Change of average patch area of landscape components from 2001 to 20斑块面积反映了景观组分的平均状况。从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平均斑图 4-2)中分析得出,2001 年、2009 年、2017 年草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在整个其次是裸地、灌木林地和冰雪,乔木林地和水域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草地积先增加后减小,总体上是减小的。裸地、灌木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是在不冰雪的平均斑块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总体上是增加的。乔木林地的平均斑块增加,总体上是增加的。水域的平均斑块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总体上是增加观组分数量动态变化分析块数量可以体现出景观的空间格局,破碎度指数可以体现出景观组分的破碎度指数越大,景观组分的破碎化程度就会越大,反之,破碎度指数越小,则碎化程度就会越小。斑块数量指数与景观组分的破碎度指数之间有显著的正。从 2001—2017 年各景观组分斑块数量和破碎度变化(图 4-3)中可以得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红线划定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性开发研究[J]. 李永格,李宗省,冯起,卫伟,杨静,吕越敏,桂娟,袁瑞丰,张百娟. 生态学报. 2019(07)
[2]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 陈奕彤,熊康宁,肖时珍,肖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3]干旱区生态移民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 王鹏,王亚娟,刘小鹏,温胜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2)
[4]基于不透水面的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 冯珊珊,樊风雷.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5]宝鸡市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 郭力宇,李怡,郭昭.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5)
[6]太原市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J]. 侯志华,马义娟,贾宇平. 生态科学. 2018(04)
[7]灾后重建干扰下芦山县景观生态格局的变化特征[J]. 彭勃,付永胜. 生态科学. 2018(04)
[8]克拉玛依市中部城区外围生态敏感性评价[J]. 韩鹏冉,严成,孙永秀,岳健. 干旱区研究. 2018(05)
[9]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敏感性变化[J]. 甘琳,陈颖彪,吴志峰,千庆兰,郑子豪. 生态学杂志. 2018(08)
[10]生态移民安置区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以红寺堡区为例[J]. 孔福星,王亚娟,刘小鹏,王鹏,陈晓.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硕士论文
[1]北京西部山地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研究[D]. 张彬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71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71425.html